海宁的三大特色是文化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24:53

海宁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富有特色的海宁“三大文化”,即“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
  1.天下奇观涌起“潮文化”
  海宁潮,又称浙江潮或钱江潮,以“一线横江”被誉为“天下奇观”。海宁观潮之风汉时已蔚然,唐宋时盛。北宋词人潘阆所唱“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的真实写照。海宁潮是在月亮、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形成的。海宁潮每日有两潮,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环一周,尤以农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潮为大,一年有120个观潮佳日。
  海宁是观潮胜地,这与海宁独特的地理有关。钱塘江到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东面宽达10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形成了陡立的水墙。 海宁潮形成了“一潮三看四景”的追潮旅游。在盐官镇东约8公里的大缺口观看“双龙相扑碰头潮”,在盐官可以看到“江横白练一线潮”,在盐官镇西约11公里的老盐仓观看“惊涛裂岸回头潮”,在夜间可观看“月中齐鸣半夜潮”,同时可享受听潮之妙。
  世界一绝的海宁潮,千百年来无数名人游客为之倾倒。白居易、李白、苏东坡等历代名人墨客在一睹奇观后留下千余首咏潮诗词。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四次到盐官观赏海宁潮,赋诗10余首。孙中山、毛泽东等一代伟人也曾来海宁观潮并留了诗文。浩瀚的海宁潮撞击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灵感,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潮文化”资料,凝成了一部特殊的历史教材。
  
  2.轻罗万眼映出“灯文化”
  海宁硖石灯彩是著名的工艺美术品。始于唐盛于宋,经历千百年的锤炼,形成了以手工艺、书画为一体的地方民间文化特色,具有高度的工艺价值和美学价值,宋代被列为皇宫贡品。
  海宁硖石灯彩以针刺纹精巧细美见长,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金石、刺绣等艺术门类之大成,寓诗情画意于内。工艺有“针、拗、结、扎、刻、画、糊、裱”八大技法,除了有与各地制作灯彩相同的工序外,还在书画既成的纸面上以极其细致的针刺和铲刻把书画图案以外的空隙,刀刀铲除,针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