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被破坏伤害动物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9 15:45:41

环境激素危害海洋动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现80%的雕类失去生育能力。70年代初,加拿大发现出生不久的海鸥80%很快死亡,幸存的也大量畸形。80年代,美国佛罗里达州又发现鳄鱼的孵化率从90%降低到18%。幸存的鳄鱼阴茎短小,生殖能力低下,其原因是该海区水域环境激素含量多。
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渔村中,发现一些猫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自杀猫”。1953年水俣镇发现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近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酣睡,一会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1956年在这个地区又发现五十多人患有同样症状的病。经过对病的调查和研究,在1962年才确定水俣病的发生是由于汞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常期食用被污染的鱼和贝类引起的甲基汞慢性中毒。这是从水俣镇的工厂排放的氯化甲基汞污染海域,使鱼和贝类中毒造成的。继水俣镇之后1963年,日本新泻县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1973年在有明海南部沿岸的有明町等地又发生了水俣病。据报导这三次发病人数共计900多人,实际上在日本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水俣镇受害居民已有一万人左右。

1. 濒危等级

IUCN濒危等级
极危(CR):普氏原羚。
濒危(EN):羚牛、盘羊、赛加羚。
易危(VU):鬣羚、喜马拉雅塔尔羊、斑羚、赤斑羚、藏羚、藏原羚。
低危(LR):鹅喉羚、蒙古瞪羚、岩羊。

CITES物种贸易公约,列入附录的动物禁止贸易(Ⅰ)或有贸易限制(Ⅱ)
附录Ⅰ:鬣羚、斑羚、赤斑羚、盘羊、藏羚。
附录Ⅱ:羚牛、赛加羚。

2. 濒危原因

很多人对一个动物濒危的原因产生怀疑,认为既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那么动物灭绝就一定是自然淘汰的结果。比如,很多人认定大熊猫是孑遗物种,进化的末端,其保护是浪费资源。无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其在羊类动物中都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蹄类是进化史上出现较晚的动物类群,具有很强适应性。它们的有效可存活种群能小于人们预测的50个个体。例如阿拉伯的大角羊,在其灭绝事件发生后仅存10个个体,目前建立起种群仍然达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