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问城隍的城隍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01:50:10

城隍,道教奉为俗神。考其来源,最早却是儒家奉祀的神祗。古代,城市大多有沟河环卫。《易》泰上六卦辞“城复于隍”,隍即护城河。《礼记·郊特牲》载,天子行“八腊”(八种祭祀),其中的第七腊,就是水(即隍)庸(即城)祭。儒家对“水庸”自然物的崇拜,逐渐演变成道教对“城隍神”的信仰,是有一个漫长过程的。

最早有城隍祠,是在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孙权建城隍祠。由此城隍建祠在吴越地区流行。而正式称城隍神在南北朝时,《北齐书·慕容俨传》载,郢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唐时,朝廷给城隍神封爵;五代时,加封为王;宋朝,更列入国家祀典,府、州、县皆立庙奉祀。张说、韩愈、杜牧、李商隐等皆有祭城隍文。元代,在大都(今北京)建城隍庙,封城隍神为“佑圣王”。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大行封赏城隍神,京都地区封有六王,府、州、县城隍相应为公、侯、伯。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又下令整顿祀典,取消神爵,各地城隍按行政机构名称称呼,城隍庙的规模也模仿地方各级衙门建造,俨然形成一套完整的阴间王朝官吏系统。城隍神的职责,也从守御城池,保障治安;扩大为护国安邦,祛恶除凶,调和风雨,管领死人亡魂等等。由于朱元璋分封城隍,将历史上的功臣,殁后封为城隍,既是褒扬忠臣,又是让忠臣殁后,享受人间百姓的祭祀。朱元璋更规定城隍庙由道士住持。由此,道教正式奉祀城隍。在明《万历续道藏》中,即载有《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一卷。道士建道场“超度亡魂”,也要发文书(城隍牒)知照城隍。地方新官上任,首先厅参拜城隍,要城隍宣誓就职。从此,城隍才从儒家抽象的水庸神,演变成道教具体的人鬼神。

古代传说中的阴间官员,相当于阴间的市长或市区区长。
城隍土地常并称,古人认为有德之人死后常可得此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