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与玩具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7 16:49:25

性质不同,表达作者自我的艺术品,适应玩家群的物品
前者成立是主动的,爱喜欢不喜欢;后者成立是被动的,不喜欢就没人要。
前者大都不能把玩,不环保、不安全牢固,后者必须做到这几点。
前者一般不适合移动,后者大都可以移动并随身携带
前者强调欣赏,后者普遍强调使用
前者不限材料,后者必须是安全材料

呵呵,
很简单啊,不用太复杂。/
装置艺术可以是任何形式任何材质的。而玩具则范围小了很多。
但玩具业可是任何物质,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严重都可是玩具,要用哲学的角度,辩证的角度来考虑。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延异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装置艺术的发展如同其它艺术发展的景况一样,都是受当下多种单一与复合的观念所左右的,也受其自身发展经验的积累所促动。装置艺术日渐在——内容关注、题材选择、文化指向、艺术到位、价值定位、情感流向、操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繁复的状态。但从其总体来看,装置艺术的固有特征并没有朝令夕改。

首先是其——环境场性特征没有改变,即不论受何种观念指向和制作方法影响的装置艺术作品的有效展示,必须依赖于一定有效的时空场所。不仅如此,具体的作品本体与环境场又是和谐同构的整体。如此,其作品才能得以让观者从多视点、多层面予以认知和欣赏。如从徐冰于1993年创作的《文化谈判》、吴山专于1993年创作的《想念毛竹》等装置作品可以看到这一特点。其次,存在与过程的共振性。在一件装置置中,一定完形形态的存在对整个作品的过程展示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作品的过程展示意义对完形形态的存在意义又具有升华作用。即,装置置中的实体存在物象与作品的展示过程是有机同构、互为依托与作用的关系。由此,才促成了装置艺术在静态与动态上综合影响观者的张力作用的形成以及其强力作用的有效释发。如,中国广东陈劭雄在1992年创作装置的题为《耗电72个半小时》的作品,就是将静态的彩色日光灯等组合成象征人“死尸”的符号与通电后不断闪烁光芒的动态形象互相映衬,从而使特定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