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3:06:32
中国有句俗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看未必。
??父母们教育孩子总喜欢举的例子是爱迪生。看看人家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里为了寻找灯丝,试用了上千种材料,一遍遍的失败,一遍遍的重新寻找,最终他获得了成功。爸妈们在故事结束时还不忘语重心长的鼓励孩子们:失败不用怕,没有失败哪来成功?
??没有失败哪来成功?这真是一件咄咄怪事了,好像在孩子们的道路上,一定要先经历失败,才能到达成功。
??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有没有失败是或然的,能不能成功也是未定的。一件事的成功,需要两个方面:主观努力和客观的基础。有了主观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客观的事实基础。如果主观努力了,但事实上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那会造成许多笑话。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定胜天的观念主导下,我们的人民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片面的追求高产,片面的追求人的作用,不顾科学事实的存在,结果使“大跃进”之风愈演愈烈。“大跃进”的失败固然有当时的政治因素在里面,但我们不要忘了,那个年代上至最高领导人,下达普通的农民,头脑热烈之下,谁又去想想失败的原因呢?一块田里,亩产没达到预定,只是强调肥力的少施,或者是管理的不善,或者是天气的无常。一次次的失败,我们总能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搪塞,但母亲一遍遍的降临,我们也没能看到她的娇儿——成功的降生。而客观事实有成功的可能,是不是就一定会成功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一件事情成功的因素里,我们的努力也占有相当的分量。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忙忙碌碌,但又喜欢定下种种计划。等人要实施计划的时候,人身体里最恶劣的一种东西也就显示出来,那就是惰性。孩提时代我们就听过寒号鸟颤颤的呼叫“哆罗罗,哆罗罗,明日就垒屋”,但这种叫声到现在也没能唤醒我们。作为同一品种的动物,也许古人一首叹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最值得我们警醒了。
??总之,一件事情的成功是主观努力和客观土壤完美的结合,缺一不可。
??和成功相反,失败是主观和客观某一样或者是全部出了差错产生的结果。主观懈怠了,我们可以改正,只要有客观的基础,我们还是可以成功。如果客观没有成功的基础,我们再怎样努力,那也只是徒劳。我们的先辈不是还试图发明过什么“永动机”吗?甚至若干年前很多人还努力的去证明人是由上帝造出来的,结果当

失败是成功之母,说了多少遍了....是古语嘛!!!
但是,无论什么,都有片面的东西嘛!
呵呵 楼主说的不错,顶 加油

失败就是失败,失败并不等于下次会成功,只有永不言弃才有机会成功

失败只是一种磋责,它能提醒我们不骄傲,所以古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决心、信心和努力的话,那也就不会成功,只有有了决心、信心和努力,那样一个人才有机会成功

1958年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发动的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出现。1958 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南宁会议上批评“反冒进”,说1956年中央领导人纠正经济工作中的急躁冒进偏向是右倾,使 6亿人民泄了气。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同年3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反浪费反保守的指示》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和文化大跃进运动已经出现”。要求修改 2 月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国民经济计划,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 6.1%提高到16.2%,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10%提高到33%。至此,经济建设离开了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轨道,一场全国性的大跃进运动被轻率地发动起来了。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是在经济建设各个领域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1958 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估计当年粮食产量将从 1957年的 1850 亿千克增加到 3000~3500 亿千克。基于这 种过高的估计,会议要求各省、 自治区党委把工作重心从农业转到工业方面,并正式决定和公开宣布1958年的钢产量要从1957 年 535万吨增加到1070 万吨, 全国随即出现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实现钢产量1070万吨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农村不顾秋收大忙 ,抽调5000万劳动力炼钢;城市的机关、团体、学校以至街道居民都支起炉灶大炼钢铁 , 高指标、 瞎指挥和浮夸风盛行。1958年11月~1959年 7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觉察到大跃进运动中出现“左”倾错误,在着手纠正“共产风”的同时 ,强调要反对浮夸、冒进,对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作了较大的缩减。但在1959 年8月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决定开展反右倾斗争后,一度有所收缩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又泛滥开来。1960年冬,中共中央发出《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