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科学文化有那些差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4:46:09

最典型的差异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差异。西方科学基本是建立在演绎法基础上的,就是先提出几个基本假设或公理,再从这些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世界上千变万化的科学规律。当然,这些基本假设也是从实践中归纳而来。然而这种科学是非常系统化的,严密的。比如,最早把演绎方法用到极致的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只提出了几个基本的公理,就能推演,证明所有的平面几何定理。再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只是三条定理,就能描述所有的力学现象。还有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组,能够描述所有经典电磁现象。
而中国的科学,基本都是“归纳法”,就是从大量实践中总结出一些东西,但没有把它系统化,公式化,所以应用的广度上就没有西方科学那么大。

而且,中国古代所谓的科学成就,绝大多数是技术的成就。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层面的,前述的西方科学理论是科学层面的,把他们运用到实用的方面,就是技术了。近代科技的发展基本都是这个模式。而中国古代,基本都是在没有科学理论的情况下,靠大量的实验,说白了就是瞎试,试出一些有用的东西,但又形成不了什么理论体系。比如我们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虽然很有用,但没什么科学含量。指南针只是古人发现的一种电磁现象应用到实际中去了,却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电磁的广泛应用并没有出现在中国。造纸术和火药更是完全通过大量实验,几乎没有理论指导,只有经验指导。印刷术则完全是一种技术发明,和科学几乎不搭边。

杨振宁曾提出过这种中西方的差异,并且指出《易经》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使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是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很多中国人反对这种看法,包括一些从小受中国辉煌古代历史教育的人,还有一些研究《易经》的学者。

虽然《易经》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前述中西方科技的差异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中国人还是要奋发图强啊!不能老抱着那点古代的科技成就。西方学者已经证明,东亚人的智商是最高的,所以中国人还是很有希望的。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但总的来说,我觉得是中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引起了文化上的差异。最简单的一点,西方哲学中,对物的定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很经典的例子是我们中学学过的柏拉图对人的定义:“没有毛,可以直立行走的动物。”大部分的西方文化也是基于“给定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