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效应是怎么发现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1:14:24

正象绝大多数科学的新发现和新发明都具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一样,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德裔物理学家葛.宾尼和他的导师海.罗雷尔在IBM公司设在瑞士苏黎士的实验室进行超导实验时,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有关超导隧道效应的研究与新型显微镜的发明联系到一起。但是真空中超导隧道谱的研究已经为他们今后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准备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读到了物理学家罗伯特·杨撰写的一篇有关“形貌仪”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有关驱动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的方法使他们突发奇想:难道不能利用导体的隧道效应来探测物体表面并得到表面的形貌吗?经过师生两人的不懈努力,1981年,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原子分辨率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终于诞生了。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英文名称是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简称为STM。STM具有惊人的分辨本领,水平分辨率小于0.1纳米,垂直分辨率小于0.001纳米。一般来讲,物体在固态下原子之间的距离在零点一到零点几个纳米之间。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导电物质表面结构的原子、分子状态清晰可见。

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隧道效应和约瑟夫效应的发现。

http://phyftp.nankai.edu.cn/songz/index/students_album/students_homepages/nobel/Chinese/physics/person/70.files/1973/1973.htm

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