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动物与人》,请快点,马上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0:47:52
要写出对动物的感情,是5年级的作文

随着人口增长和自然栖息地的不断缩小,人类与动物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和食物的冲突也在不断升级。由此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人类的农作物被毁坏,房屋被推倒,甚至有人被动物吞噬。而原本已经有许多种类受到威胁或已濒危的动物,现在更因人们的报复或为“防止”未来的冲突而遭到猎杀。这种冲突直接影响了许多物种的生存。

最近,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一份报告中提供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

大象进犯农田遭到猎杀

首先是大象,这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亚洲和非洲是野象的主要栖息地,但这些栖息地都在逐渐被变为农田。大象被“压缩”进越来越小的区域,为了找到足够的食物,农民的庄稼就越来越受到象群的“青睐”,当然,农民的收获也就越来越少。结果就是,象群经常进犯农田,把庄稼损毁得一塌糊涂,而在当地人对野象进行了多年的报复性猎杀后,野象看到人类的反应就像看到蚊子一样——立即猛击。

野象是杂食性动物,每天所需要的食物量可多达450公斤,它们会边吃边把植物连根拔起,到处乱扔,致使糟蹋掉的和吃掉的几乎一样多。一头野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公顷庄稼,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使一户农民倾家荡产。

在印度尼西亚最盛产棕榈油的地区,每年因野象的袭击而造成的损失约为1亿多美元。印度每年被野象伤害或杀死约100人。肯尼亚过去7年中已被野象杀死200多人。孟加拉国在过去6年间,被野象杀死160多人,伤害600多人。

反过来,人类也对野象实施报复:肯尼亚的野生动物管理机构每年要射杀50至120头“问题野象”,印度尼西亚每年在棕榈油植物园毒死的野象也达好几十头。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非洲象的数量已从3至500万头降到3至50万头,亚洲象的数量从10万头降至不到5万头。

独角犀数量增长 冲突加剧

独角犀在印度和尼泊尔是一个成功的保护范例。印度和尼泊尔在保护独角犀方面都相当成功,它们的数量已经从1975年的600头增加到目前的2400头。然而“成功”和“冲突”却相伴而来:犀牛数量日益增加,而人口数量也在日益增长,于是对生存空间的竞争也在加剧。犀牛毁坏农作物,招致农民的仇恨和报复。

印度东北部的卡孜郎加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