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中为十三代王朝所在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5:06:01

公元前2070年,夏禹在河洛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夏代太康、仲康及帝桀相继建都斟鄩。其地就在今洛阳市偃师境内伊、洛二水汇流处上游的二里头村一带。

一般认为,洛阳的都城史(也是中国的都城史)是从夏朝建都斟鄩开始的。自夏以后,分别又有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设立国都,建都史长达1529年,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关中洛阳地理位置好;二是洛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蕴;三是历代建都在这里,使它逐渐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晋时期(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洛阳城市人口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隋唐盛世,洛阳人口亦达百万,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西安更多是个政治和军事中心)和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从夏朝建立,商朝盘庚迁殷、都城稳定开始到唐朝为止,都城一般都建立在关中地区。中唐以后因为气候的变迁及关中地区的过度开垦,黄河、渭河泥沙大增,漕运十分困难。关中失去了容纳国都的经济基础。国都城址向经济文化发展更有前途的东部转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历史传统原因和当地漕运的便利,开封便在随后担当了这一角色,中原又维持了首都地位数百年。

关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缘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阶梯。关中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背靠第一级阶梯的高原山地,下临第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带。关中南有秦岭横亘,西有陇山延绵,北有黄土高原,东有华山、崤山及晋西南山地,更兼黄河环绕,可谓山川环抱,气势团聚。在古代,有用“百二秦关”来形容关中险要的说法,意思是以百万之众攻关中,二万人足以拒之。以两万之师挡百万之众,所恃者乃在其地形地势之险。关中对中原,在地势上呈高屋建瓴之势,四面有山河为之险阻,几处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关以守之,从而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态势。 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周人首营关中,对于八百里秦川开发较早。关中为古雍州之地。《禹贡》中称雍州“厥田惟上”;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布,利于灌溉,秦、西汉又都曾着力经营关中的水利灌溉工程。郑国渠、白渠、六辅渠的开凿即是其表现。土地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