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的艺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5 23:00:57
我想写一个关于:20年后的艺术设计与一个学设计的人.想找一些资料
是关于"自己(学设计的)与20年后的艺术"这样的资料.20年后的艺术设计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而自己又会怎么样??这样的文章.希望大家能给点资料.谢谢!!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正式实施以后,“艺术设计”专业名称取代了原先的“工艺美术”专业名称。随着专业名称的改变,两者的教育目的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工艺美术教育是以工艺美术行业的传统技艺、生产工艺、创作设计的传承与发展为主线,而艺术设计教育则是以实现现代工业生产与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中设计活动的艺术内涵、科学内涵与文化内涵为主线,即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主线,其根本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21世纪初,教育部明确颁布了艺术教育课程标准,认为艺术课程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具有人文教育功能,它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了对人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关注了各种艺术现象。由此,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又增添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新型的人才教育目的的提出,必然要求有适应其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为此,我国高等教育采取了学科目录调整、高等院校合并等措施,设计艺术院校也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化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对策。
  在经济高度发达、物质资料日趋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和选择的机会来从事科学、艺术、社交等非物质活动,人们必须具备健全的大脑、健康的身心、完善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实践活动。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文课程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体现了当今现代社会的人才需要,也符合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此,“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成为当今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主潮流。

  二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新科技日益广泛地融入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如电子技术、数字技术、影视动画、网络空间、数码图像等,现代技术创造的虚拟真实正改变着人们对传统视觉语言的认识,同时,也动摇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观念承传的理念。目前,在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界形成了两种教学主导思想潮流:其一,加强艺术设计与科学的联系,积极与高新技术对话,实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其二,重视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内涵,加强艺术与边缘人文学科的联系,拓展人文思想视域。这两种教学思想互相联系、互为作用,共同推动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其实,作为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