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在傣族人心中代表着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2:30:41

在傣族人民的生活中,孔雀象征着吉祥如意,大象象征五谷丰收,尤其是大象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自古就有养象的历史。元、明时代,傣族人民用象和象牙作为重要贡品。历史上傣族各部落酋长也大量养象,外出游玩要乘坐配有银鞍的大象。
  明清时期,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和云南边疆的傣族土司等经常向中国皇帝贡象。大象千里迢迢来到昆明,从西门或南门进了城,要领到位于东城根脚大德山麓报国寺前(今经贸宾馆附近)的象房去住,就会经过位于当时昆明城中心的这条街。据说清代某年缅甸贡象,大象行至此街中段劝学巷的岔口处,忽然跪下,很久才起来。后人为了纪念此事,遂在象下跪之处用石块镶嵌了一个象头的形象,象眼街也就此得名。这个象头约莫三尺见方,用浅红、淡黑和灰白色的三种石块镶成,大额头,大耳朵,长鼻子,小眼睛,很是传神可爱。大象在昆明象房住上几天,休整休整,就重新起身,出大东门(在今青年路小花园)到北京去了。明末崇祯年间,旅行家徐霞客在贵州盘江东面驿道上的一座道观休息时,就遇到两大两小共四头进京的大象也经过这里。休息饮水时,驯良的大象会先跪下后足,再跪下前足,方便驱象的“象奴”上下象身。

  大象万里迢迢到了北京,北方人少见这种南方的巨兽,往往万人空巷地上街观看。因此北京人也就把象来时必经的一条街叫做“象来街”,与昆明“象眼街”得名的原因异曲同工。大象隶属于内府御马监,由“象房掌房太监”管理。初到北京的象先住“外象房”,算是“候补”;等到补上了“驯象”的缺额,才能升格住进皇城内专设的象房。这种正式驯象的名额一共九头,有雄有雌,每头各住一房。它们冬天烧火炉取暖,夏天到宣武门外的河里去洗澡,和其他官员一样“食俸禄”,享受一定级别的待遇。驯象的工作主要是摆仪仗。每逢皇帝举行大典,就让大象披上缀满缨络和铃铛的象毯,背上架一个金瓶,一对一对地站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让下跪就下跪,让起立就起立。在皇帝看来,远方进贡来的巨兽这么驯服听话,象征着它原来主人的臣服,自然得意万分了。

  云南的少数民族养象驯象役象早有传统。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十月二十六日,唐王朝派来云南册封南诏的特使袁滋到达南诏都城阳苴咩城(旧址在今大理古城)外,南诏王异牟寻出城五里迎接,仪仗队的最前面就是十二头装饰华丽的大象,后面才是骑兵、军乐队、近卫队和步兵。云南傣族地区是大象的原产地,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