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子”是什么意思阿?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0:55:24

对古代文人的尊称

“子”,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任何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如“西门子”。孔子、老子就属于前者。
. 先生 老师 智者 的意思吧 子就是先生或老师的意思,古代表示对男子的尊称, 表示尊敬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古时指有学问的男人,也指老师:孔子|夫子|诸子百家。

〈「子」作尊称揭秘〉读后
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 副教授 蔡根祥

看到了《国文天地》第二二五期里,刊登了鲍延毅教授的〈『子』作尊称揭秘〉一文,心里一阵兴奋,因为我也对这个问题存疑了很久了。而当我读完之后,心里却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不得不冒昧地提出来,说一说我的想法。
鲍教授以为「子」之所以可作为尊称,是因为「子」是商代的皇族族姓;因此,姓「子」的就是商朝的贵族,既为贵族,所以就可以引伸为尊称。而传说中商朝的老祖先契,是他的母亲简狄吞下了一枚「玄鸟」卵而得孕生下的,所以后来帝舜命契为司徒,封于商,赐姓「子」。而商朝之所以姓「子」,鲍教授引证「师田父尊」以及「召伯虎敦」的「子」字型作「」「」像个小燕子的形象,而且翼、尾特别鲜明,来证明商朝姓「子」的传说,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有根据的。这样,似乎真的就能很合逻辑地说明「子」之所以为尊称的原因了。其实,鲍教授说了两件事,第一是说「子」何以为尊称,第二是商朝何以姓「子」。然而我对鲍教授所说的两点都有不同的看法,兹分述如下:
第一点:按字形而论,「子」字在甲骨文里,的确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写作「」「」,像小孩尚在襁褓之形,其意义与用法,就是我们对「子」字的一般了解,此外,在天干地支中,它是作为地支的第六位「巳」来用的,而不是地支的第一位「子」字用。第二种写作「」「」「」「」「」,是甲骨文里作为地支第一位「子」的专字,绝大多数的甲骨文学者都认为它也是「子」字的另一种写法。说文解字「子」字下有籀文作「」,与甲骨文的这一种写法是有渊源关系的。综观甲骨文「子」字的第二种写法,并没有如鲍教授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