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霸桥有关的人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4:59:13
大家知道不知道 西安的霸桥 他的历史很久远 但有关问题 和一些人物 我却不知道 希望大家能告诉我 好吗 谢谢大家

就知道的说一下
灞柳风云 是关中八景之一 汉文帝刘恒灞陵在此
白鹿原就在这里 陈忠实的《白鹿原》里,这道亿万斯年就一直耸立于灞水水滨,展延于终南山下的古原,既是一个地理的概念,是白、鹿两大家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是寄托了作家某种象征性意蕴的载体,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象征。

唐玄奘死后曾葬于此 后因唐太宗在宫中抬头就可以看到这里 想起玄奘 不禁思念 所以移玄奘墓至兴教寺

灞桥位于陕西西安城东二十里,横跨灞水。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一座桥梁。始建于春秋,为木桥。公元22年被烧毁。现在的灞桥是清道光十三年重建。桥长三百八是六米,六十四孔,各孔跨度四至七米左右。2004年4月9日,历经沧桑的古灞桥在大型工程机械的施工中黯然倒下。
1、灞水原名滋水。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称霸西戎,欲显其威,将滋水改名霸水,后人们又称为灞水或者灞河。
2、在战国时期,秦始皇灭六国,他的军队大多都是经灞桥出入的;大将王翦东出伐楚,三军浩荡直指潼关,秦始皇亲自送行到灞桥,表现了一代雄主统一中国的伟志。
3、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以及后来楚汉相争,灞桥及其周围地区仍是兵家重地。当年刘邦率军大破秦兵,秦二世侄公子婴抱印向刘邦乞降求生,就在灞桥之西。
4、汉时灞桥上设有稽查亭,检查来往行人。一夜,被“贬为庶人”的大将军李广猎归路过此桥,喝醉了酒的灞陵尉拦住不准过去。李广的随行人员说:“这是原李将军。”灞陵尉并未买账:“今将军也不得夜行,还说什么原将军!”李广无奈,只得在桥头的稽查亭过了一夜。后来李广官复原职,汉武帝拜其为右北平太守,走马上任时,特向武帝要求灞陵尉与他同去。待灞陵尉一到军中,即寻机杀之。看来,威名赫赫的飞将军也难免小肚狭肠。这件事后来让司马迁写在了《史记·李将军列传》中。
东汉末年,长安大乱,帝都百姓纷纷由灞桥东逃他乡。著名文学家王粲在逃出长安后,曾站在灞陵岸上回首长安,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哀诗》,然后从灞陵岸古道南奔荆州。
5、李益的“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李白“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还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柳永等文学名家俱在次留下足迹和他们永垂不朽的诗词。
6、灞桥的东边,就是举世闻名的骊山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