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为什么可以防敌人入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3:01:40

你在冷兵器时代攻打长城试试?

古代人不会飞。

上面说的不对,应为唐朝之后有个叫石敬瑭的家伙(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将长城以南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后来这片土地一直没被收复,成为少数民族横扫中原的跳板。试想没有长城,汉唐两代的大国沙文主义只能被扼杀在摇篮。正因为长城的防御力强,所以曾抵挡一次又一次的少数民族的入侵。试想秦皇汉武时代,以及明永乐“天子守国门”,长城那一次不是作为屏障的?

从汉代的匈奴到宋朝的契丹,从蒙古铁骑到满清的八旗劲旅,直至民国的日本鬼子,长城,从来没能真正的阻挡过北方敌人的入侵.
看看康熙皇帝是怎样理解长城和国家防御的关系吧:“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事实上,也完全如他所说的,中国,只有在政府和人民同心同德,国家繁荣富强的时候才能不受外敌的侵扰.否则,再高的长城也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而已.

始皇帝修长城,多是土夯,很少有石质的,只有烽火台,没有垛口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都是明代修的
始皇修长城,以御北方异族,那个时候没有大规模的骑兵,多是战车、步兵,所以行军打仗一般很慢,修长城当然有用,延缓敌军速度,有时间调集军队就是关键。
明朝修长城,如果再修成土夯的,那就是白费力气,所以,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明长城,有隘口、垛口、箭楼等等建筑的长城。它的作用在于不让北方异族长驱直入,让他们改道走易守难攻的地方,从而消灭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