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2:08:30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家畜以牛、羊感染为主,其次猪、犬、马、骡、驴、猫等也能感染。

1 病原学
病原为日本血吸虫,其成虫寄生在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成虫雌雄异体,雌虫细长,呈黑褐色,长15~26毫米,宽0.3毫米。雄虫呈乳白色,较粗短,长10~26毫米,宽O.5~O.55毫米。虫卵呈短椭圆形,淡黄色,壳薄无盖,在其侧方有一小刺,卵内含毛蚴。
雌虫在血管内产卵,卵一部分随血流到达肝脏,被结缔组织包围;另一部分逆血流到达肠黏膜下,损伤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卵孵出毛蚴,进人钉螺体内发育成许多尾蚴,而后离开钉螺,含尾蚴的疫水与人畜皮肤、口腔等接触而感染,随血进入门静脉中寄生,发育为成虫。

2 流行病学
带虫的哺乳动物和人都是本病的传染源。易感动物除牛、羊、猪、犬、马以外,还有家兔、沟鼠、大鼠、小鼠等。
中间宿主钉螺属湖北钉螺,只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无钉螺的地方,均不流行本病。由于钉螺活动和尾蚴逸出都受温度影响,因此本病感染又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5~lO月为感染期,冬季通常不发生自然感染。
动物的感染与年龄、性别无关,只要接触含尾蚴的水,同样都能感染,但黄牛、犬等动物感染尾蚴后,虫体发育率高,粪便中排卵时间长,而在水牛和马中虫体发育率低,粪便中排卵时间短,虫体在水牛体内存活寿命较短,一般2~3年,但在黄牛体内寿命可达10多年,孕母畜可通过胎盘或感染胎儿。

3 临床症状
牛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可呈现急性和慢性型。
急性型:体温升到40℃以上,呈不规则的间歇热。食欲减退,精神迟钝。急性感染20天后发生腹泻,转下痢,粪便夹杂有血液和粘稠团块。贫血、消瘦、无力,严重可引起死亡。
慢性型:吃草不正常,时好时差,精神较差,有的病牛腹泻,粪便带血,日渐消瘦,贫血,母牛不孕或流产,犊牛生长发育缓慢。
还有些牛症状不明显,而成为带虫牛。绵羊、山羊、猪和马症状较轻,多为慢性或带虫畜。

4 病理变化
病畜尸体消瘦,贫血,皮下脂肪萎缩,肝脾肿大,被膜增厚呈灰白色,肝脏有沙粒状灰白颗粒(虫卵肉芽肿)。肠壁肥厚,浆膜面粗糙,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