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个成语的用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3:39:24
秉烛夜游----------意思是:拿着点燃的蜡烛在夜间游玩,指及时行乐,
这词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怎样用?

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我国历代人民所熟悉和热爱。他的诗歌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盛誉不衰。

被人们尊为“诗仙”的李白,不仅唱出了许许多多有韵律的动人之歌,还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李白和堂兄弟们聚会在桃花园。一轮明月高悬半空,泻下如银的清辉,轻轻的春风,送来桃李的芬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辰啊!李白和兄弟们“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饮酒赐诗,畅叙天伦之乐。李白乘兴写下了《春夜宴诸从弟桃花园》一诗,并为此写了一篇一百多字的序,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春夜宴诸从弟桃花园序》。

在这箱短文的开头,他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天地是世间万物赖以寄生的旅馆;光阴岁月不过是千年百代的匆匆过客;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梦幻一般,要想尽情欢乐,能有几时呢?古人掌着灯烛趁夜游乐,真有道理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更能看出他那放荡不羁,高傲蔑俗的性格。

当然,这种人生如寄、及时行乐,以至要秉烛夜游的思想,并非起自诗人李白,而出于《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这里,诗人虽讥笑了吝啬鬼和求仙者,但宣传人生短促,劝人及时行乐,主旨是颓放的。在魏文帝曹丕的《与吴质书》中,同样引用了“秉烛夜游”一语,却能给人一点激奋的力量:“少年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这是它的来历,你自己判断是褒是贬吧,个人认为褒贬都有。

应该是中性词,态度比较消极

原词是 秉烛夜谈 在烛光中畅谈 形容极知心而融洽的关系 大大的褒义!
秉烛夜游是泛用 褒义

消极嘛?不觉得,既然是中性的就应该看用在什么场合,什么状态下,跟朋友说这个去游玩,会觉得有点飘逸浪漫情怀在里面。

多用作褒义,有些清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