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标准对比PATA的实质意义在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22:28:41
如今SATA标准在个人PC中被疯狂炒做,可是实质意义在哪呢?
1:电缆长度。40cm的电缆还不够用吗?就算SATA支持1M又怎么样呢?如果真的有一个机箱,设计得硬盘到主板需要一米的电缆(说明主机至少占地一平方米)这样的机箱谁会买呢?
2:传输速度。PATA如今的带宽最大为133MB/S,SATA为3Gb。可是有什么区别呢?要知道现如今磁盘传输速率的瓶颈是介质传输速率呀。SATA、PATA的机械结构相仿,那就一样呀(因为现在常见的2.5寸 5400rpm 8M缓存 100G的介质传输率才35MBPS,离133MBPS还远着呢,就更别说3Gb了)!
3:NCQ技术。NCQ技术与SATA标准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谁说PATA硬盘就不能使用NCQ技术了?RAID技术最早是基于SATA开发的,现在不也同样移植到IDE了吗?
4:关于热插拔等其它无关痛痒的技术:比如热插拔,其实只要进行RAID1,什么硬盘都可以……

SATA主要的“好处”都在这里了吧,真的看不出SATA对比PATA强在哪里呀……
所以还请高手指点一二,谢谢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PATA的数据线要比SATA来的宽,所以更占地方,传说还会影响通风?可是弄个大点的风扇不也解决了吗?难道说PATA+大风扇=SATA???
至于功耗问题,我想问为什么硬盘的生产商一定要用大功耗的主轴马达和音圈马达来制造PATA硬盘,而用低功耗的做SATA?没有道理呀???听说由于技术原因,PATA信号线的电压比SATA来的高,但是电压高和在数据线上的损耗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呀?何况数据线上是超高频的脉冲波,似乎容抗和感抗应该占主导地位呀?那为什么会有SATA功耗低一说??该不是真的制造商偏心吧...>_<!

我绝对最大的好处就是电缆不占空间——拆装方便,通风好
比如热插拔,其实只要进行RAID1,什么硬盘都可以……
此处貌似有问题

PATA与SATA的区分

PATA的全称是ParallelATA,就是并行ATA硬盘接口规范,也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硬盘接口规范了。PATA硬盘接口规模已经具有相当的辉煌的历史了,而且从ATA33/66一直发展到ATA100/133一直到目前最高的ATA150。而SATA硬盘全称则是SerialATA,即串行ATA硬盘接口规范。目前PATA100硬盘的一般写入速度为65MB/s,而第一代SATA硬盘的写入速度为150MB/s,第二代SATA硬盘的写入速度则高达300MB/s,整整比第一代的速度提高了一倍。SATA硬盘接口规范的出现其实就要取代PATA,就和DDR取代SDRAM一样。

从技术角度去分析:SATA比PATA快多少?

既然SATA的出现是取代PATA的,那么SATA和PATA相比,主要的优势又在那里呢?首先就是速度,上文我们已经提到第二代SATA的传输速度为300MB/s,不过第三代的SATA产品的传输速度已经提高至600MB/s。从速度这一点上,SATA已经远远把PATA硬盘甩到了后面。另外,在传输方式上SATA也比PATA高人一等。SATA采用的是单通道传输,PATA是多通道传输。有些朋友可能从字面上误认为,PATA的多通道应该比SATA的单通道快,其实不然。

因为SATA的单数据通道并没有象PATA那样限制速度频率。SATA传输线的传输速度比PATA要快了近30倍。PATA必须在数据线中一次传输16个信号,如果信号没有及时到达或是发生延迟,错误数据就会产生。因此比特流传输的速度必须减缓以纠正错误。而SATA一次只传输一个比特的数据,此时比特流的传递速度要快得多。这就好比是运球游戏,每次运一个球要比一次运16个球容易的多。还有,SATA另一个进步在于它的数据连线,它的体积更小,散热也更好,与硬盘的连接相当方便。与PATA相比,SATA的功耗更低,这对于笔记本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同时独有的CRC技术让数据传输也更为安全。

同意你说的,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