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祥林嫂死时的书影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9:44:59
以前看到过一张,电脑重装弄丢了。
非常喜欢,谁有给发个,谢谢啦。

一直以来,中学语文课对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分析,基本上就是简单的勤劳善良、安分守己而又麻木不仁、愚昧无知,许多评论也很少从祥林嫂本身出发,深入剖析一个最底层的农村的劳动妇女,一个深受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束缚的会被认为寡妇的内心世界,否则,祥林嫂就不会被认为是麻木不仁,她清醒得很,且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这种痛苦表现在——

  嫁与守的矛盾

  封建社会四大绳索中的夫权,要求祥林嫂在丈夫死后必须听从婆婆对其命运的安排,否则便被认为是违反礼教的条律,而祥林嫂的婆婆为了“赚回”儿子娶媳妇的彩礼,把祥林嫂嫁到深山贺家坳去。于是夫权和礼教中的对于妇女贞节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根据夫权的要求,祥林嫂必须再嫁,否则就有违纲常伦理,而根据礼教对于妇德的要求,祥林嫂又不能再嫁,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便是大逆不道,将为人所不齿。祥林嫂处于这种礼教的“二律背反”之中,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也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谬种”。不管是嫁还是不嫁,她都有违封建礼教。这必然使祥林嫂产生一种负罪感,她明知在逼婚中的挣扎拼死无济于事,但她需要靠此来抚平内心的不安,替自己赎罪。

  生与死的抉择

  哈姆莱特为“生存,还是毁灭”苦恼不已,祥林嫂同样面临这个痛苦的抉择,可怜的祥林嫂过着的是求生不能(忍着奴隶的悲惨屈辱和百无聊赖的折磨),求死不得(带着死后被锯为两半的肉体的恐怖)的生活。丧夫丧子的祥林嫂,确证了她的克夫克子,伤风败俗,于是大悲大哀之后的祥林嫂生存状况更为险恶,“鲁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的很不同,也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虽然祥林嫂悲惨的阿毛故事,能获取鲁镇人短暂的同情,但随之而来的即是好奇和取笑,不过祥林嫂仍旧“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但到祭祀时怕她不干不净,败坏风俗,不让她沾手,这个时候祥林嫂才真正崩溃,四婶的一声“祥林嫂,你放着吧!”彻底粉碎了她做好奴隶的最后希望,她终于被宣告了精神上的死刑。做人资格被否决,做奴隶又失败的过程伴随着强烈的精神痛苦,使她的生命里的每一个日子无不苦涩而艰难。然而求死也同样得不到安稳,她深信吃素的柳妈说的话:“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