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人称代词的礼貌式的产生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2:07:24
上古人称代词的礼貌式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类型?传统文化中的敬语有哪些?
急用!答出的追加!在线等!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浅谈》
一、主要研究价值与内容。
上古人称代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从研究的情况看,至今仍无定论。本文根据《十三经》收集的资料,分析“吾”、“我”在上古时期运用的特点,从其对比问题的解决做出铺石工作。
古代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不是等值的,而是有差异的。这一点学术界抱有共识。但是差异究竟在哪里?差异的本质是什么?一直存在争议。
从汉语分期来看,《十三经》诸书是 起于《尚书》(商始),后有《周易》、《周礼》、《诗经》、《春秋》及三传、《论语》、《礼记》、《孟子》等等,《尔雅》时代较晚,属于工具书范转畴。
“吾”、“我”在上古时期读音相通,属于[η]系,声母相同,韵母相近,且两字都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出现在上古汉语中。一种语言中同时存在两个基本相同的词是不必要的。那么,“吾”、“我”究竟有什么不同?下面分别谈谈:
二、段论点
一“我”的用法
1、“我”作主语
2、“我”作定语
3、“我”作宾语
4、“我”作兼语、同位语(“我”在《十三经》用法列表)
二“吾”的用法
1、“吾”作主语
2、“吾”作定语
3、“吾”作宾语
4、“吾”在《十三经》用法列表
三“吾”、“我”关系问题
首先,谈谈格位问题
其次,谈谈“吾”、“我”同时存在于一句中的情况
另外,关于单复数问题
三、结束语
总之,“吾”、“我”在上古时期有些复杂的情况,有许多相同、相异之处,在研究中应该从具体材料出发,应该摒除“吾”、“我”是一对变格的看法,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不应用框子套。
(关键词:上古、人称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