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的原子论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09:21:14
是试卷上的一道名词解释题
知道的麻烦帮个忙哈 谢谢

德克莫里特
世界上所有物体都是有一个个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的

局限性在与“不可分割”

原子论者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由于自身的原因在虚空中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一个漩涡运动,并逐渐构成世界及其中的一切物体。这种原子论的观念留存下来,构成影响深远的原子论传统。
具有各种形状的、大小不等的“原子”构成万物,“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莫克里特最早提出了原子论的思想.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最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世界的最小微粒构成.这只是哲学领域的唯物思想,没有经过自然科学的实验验证.

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1〕这是李约瑟难题之一。笔者在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和前人相关资料后,想从古代中西科学特点的差异中来认识这一问题,力图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回答。

一 中西科学技术比较观之浅议

所谓科学技术的比较观,就是对比较两种科学技术所持的基本观点、思路和方法,是关于对科学技术进行对比的方法论之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事物做出选择或比较,有些是直截了当的,如“甲比已好”,显然主体把甲和已进行了对比后而说的;而有些是不经意的,我们能从语言和行动中推测出来主体所做出的结论或选择是经过了比较的,但主体可能却没有明确表示其比较意向。如“甲优秀(或好)”单从这一句话,就可看出主体是把甲和其它事物经过比较后而说的。还有我们常常做出一些选择,如 “舍生取义” “舍近求远”“舍鱼而取熊掌”等这些都是经过主体比较了的。“舍身”是因为“义”比“生命”更重要;“舍近”是因为“远”比“近”更合适;“舍鱼”是因为还有比“鱼”更好的“熊掌”。既然比较是一种常见现象,那么我们在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遵循那些基本原则呢?

(1)属性相同。我们常说的“可比性”就是指被比较的两种事物在属性上应当是同类别的,不同类别的事物一般不能作以比较(当然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