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事“表示不齿”,其中“不齿”二字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9:14:44

“齿”本为名词,指牙齿。在这里,“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并列、列为同类”的意思。“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就是不屑一提。表示鄙视。

【不齿】
解释
1. 羞与为伍。如:他的作为,令人不齿。

2. 不录用。书经˙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孔安国˙传:罪轻故退为众人,三年之后乃齿录,封为霍侯。礼记˙王制: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郑玄˙注:齿犹录也。

3. 周代官分九等称九命,三命官参加乡饮因尊贵而可以不按年龄顺序排列入座;座位居一般人之上,称为不齿。周礼˙地官˙党正: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

【令人不齿】
解释
不齿,不屑与之为伍。令人不齿比喻行为让人轻视、瞧不起。如:欺善怕恶的行为,最令人不齿。

【齿录】
解释
1. 列入、收录。北史˙卷六˙齐世宗文襄帝本纪:请旧勋灼然未蒙齿录者,悉求旌赏。
2. 科举时代将同登一榜者的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书,称为齿录。或称为同年录。

【齿列】
解释
1. 牙齿的排列。
2. 同列、并列。后汉书˙卷六十一˙左雄传: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

【齿】
解释
名词
1. 人和动物嘴里咀嚼的器官。如:乳齿、恒齿、齿牙动摇。
2. 排列像牙齿的东西。如:锯齿。
3. 年龄。如:齿德俱增。左传˙文公元年:子上曰:君之齿未也,而又多爱 ,黜乃乱也。杜预˙注:齿,年也。
动词
1. 并列。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杜预˙注:齿, 列也。
2. 说、谈。如:齿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 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人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