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一场十万武士进攻一座城池预期三个月的战争的花费占当时年税收的百分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5:22:57
只要报个预计
敌人不主动出击,粮道无骚扰,不用千里运输,简单攻城,三个月攻不下就撤,没人算算吗?
加5分

军事是政治的最后手段,但在战役过程中也无时不包含政治.
一场大战,双方都在拼国力和军力消耗,三个月无法陷城,要看战役的规模,出动军力的规模,以楼主10万兵力计算,还要看这是什么国家国力如何,比如春秋时代的前后五霸,在鼎盛时期,准备一场同等对手的大战的话,最少准备三年,以每年30%的国库收入准备的话,3个月的进攻应该控制在国库资源40%以内,当然如果一个国家面对的是生死存亡的战斗的话,那就是100%,甚至向其他国家乞援.强国都是政治大国或者曾经是政治大国,所以对于战争是有谋略的,政治大国永远不会打没有利益的战争,或者代价高过所得利益的战争.

不好说,要看城池坚固度,攻城战术如何。不过,一般要花当年一半的税收。

40%左右。一年税收大约500万两,拉动十万人的军费起码要100万吧(军饷每人10两的话),再加上后勤发费从几十万到百万两不等(差不多占10%-20%),加起来就有40%左右了,如果当年税收较好的话,百分比会降低,反之亦然,所以是不确定的。

补充一下,有时部队是就地取粮的,这就是古代的“兵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