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货币学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9 04:08:27
我想知道西方经济学中货币学派的内容

急!急!急!

货币学派这一异军突起的力量,实际上也是从凯恩斯革命的躯体上孳生的,是凯恩斯革命在货币理论领域中的“阿基里斯腱”给了它最初的推动。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米尔顿·弗里德曼。这位才思敏捷、学富五车的芝加哥大学教授,是许多艰深而庞大的经济学著作的作者。譬如,他和施瓦茨女士合著的《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是这一领域中无可替代的经典性著作。不过遗憾的是,弗里德曼的主要经济学著作,尚未被介绍到我国来。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早期货币数量论和本世纪30年代的早期芝加哥学派是现代货币学派最早的理论渊源〔10〕。弗里德曼本人也有相仿的观点,他认为:“过去常被称为货币数量论的东西……,现在称之为货币主义”〔11〕。可以说这是现代货币学派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凯恩斯学派在货币分析方面遗留下来的理论空缺,是货币学派得以产生并发展的重要现实条件之一。
弗里德曼认为,应将收入的资本价值化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准。他指出,收入并不仅仅是当前的收入,而主要是一个较长时期内的收入。他在消费函数理论中又进一步把它发展成为“永久性收入”的概念。据此,他提出了两个理论假设:(1)由于某些形式上的财富比其他一些形式的财富更易于变动,因此必须设定一个属人和非属人的财富之间的比率;(2)非属人财富的多元化,是以已知的报酬率为基础的。

(公式略)

在这里,k是流通速率(它概括了一系列因子,如利率、预期通货膨胀和属人及非属人的财富之比率),Y表示“永久收入”的概念。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货币学派侧重收入或财富效应,而不像凯恩斯学派那样重视货币作为其他金融资产替代物的替代效应。在《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弗里德曼用一系列统计资料证明,货币实际数量的长期变化和实际收入的长期变化保持着密切的相关关系。货币的需求受收入效应的支配,而有关收入的概念不是当前可以衡量的收入,而是长期预期收入的概念。货币供求之间的任何差异,只有通过永久收入的变化而不是利率的改变才能加以调节。货币学派对凯恩斯学派的下述假设作了重大修正:将价格变化与利率联系起来。它意味着有一个总需求函数,依靠这一函数,较低的价格会通过LM轨迹的移动,而和较高的产出水平发生联系。从而确认,价格对于产出量具有高度刚性。英国经济学家戴维·莱德勒认为,弗里德曼在货币分析中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