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大家观看《南京大屠杀之南京梦魇》后的感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7:15:16
强烈建议还没有观看过的人去下载来看看!!!
http://wstatic.xunlei.com/content/64D985BBAB2813BBE1E2B2F134912F0B78804EB8.html

写于南京大屠杀69周年

  69年前的今天:南京——也是全体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大肆屠城,血流成河,30多万同胞惨遭杀戮。周恩来总理说过:“可以原谅,但是不可以忘却。”

  2年前:2004年11月9日,美国加州,一位美丽的女性、36岁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又译《南京大屠杀》)一书的作者,张纯如“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的沉默,向全世界详尽地揭露日本当年的兽性之极。” 美国评论家威尔说:“由于这本书,她终结了日本对南京的第二次强暴。”

  今天:2006年12月,由美国在线投资,改编自张纯如著作的纪录片《南京》基本完成拍摄。而另一部同样由美国人拍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梦魇》也率先登陆美国,并引发轰动。张纯如仅辞世两年,然而,无论是在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或是她的忌日,在中国的媒体上,却很少见到她的名字。

  张纯如说:“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而我想,如果忘记张纯如,我们就丧失了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的感恩、良知和勇敢,也同时丧失了我们对于自身的审视。

  然而,张纯如还是不可避免地被遗忘了……

  张纯如被遗忘了——作为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耻辱的人。张纯如曾这样阐述《南京大屠杀》的写作意图:“我相信最终真相将大白于天下。我们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使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永不再发生。”然而,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态度又如何呢?笔者的一位朋友曾专程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回来后感触颇深。据他描述,纪念馆位于很偏远的位置,周围难以看到宣传牌和指示标志。整个展区就像个雕塑公园,应该是重点的万人坑和死难者纪念墙却没有被突出。而更让人无言的是参观者的表现。很多携家带口来参观的人们,孩子嘴里叼着糖葫芦,拿着冰淇淋,像是在逛公园。有些年青人还爬到死难者雕塑上摆出“V”型手势照相,不知代表的是谁的胜利!难道这就是我们的纪念馆,祭奠三十万英灵的地方?

  张纯如被遗忘了——作为以勇气和公正直面历史的人。在张纯如去世时,《新京报》曾专门撰文纪念:“我们从来不缺乏优秀的作家和翻译家,但缺乏的是一个放眼世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