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有关“千”这个姓氏的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1:44:26
请教有关“千”这个姓氏的历史,愿结交更多姓千的朋友。

千姓历史举国罕见有史可考
  千姓历史
  一、举国罕见有史可考

  1、据《清宫旧事》一书所载,千氏始祖名杨腾,原为西域羌族部落中的一员大将,勇健多谋,后汉建安中(公元196_219年间),占仇池方圆百顷地而立国,自号“百顷氏王”。至三国—魏,“百顷氏王”王位,迁徙入西蜀,改杨姓为千姓,从此四川有了千姓。后子孙零星散落,生息于四川、云南边远山区。此间,汉有一蜀郡都尉名千献。

  2、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千村有600余年的历史和3000多名千氏子孙,他们同住在一个村子里。从河南迁出的千氏子孙,祖上基本来自千村。生于河南登封颖阳明将千万里是落籍朝鲜半岛的千姓第一人,现在只有千氏单一本贯。近年来,不断有河南、四川、云南、陕西等省市及韩国、朝鲜的千姓子孙至武陟县千村认宗。据考,自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千村迁出之千姓子孙,外国籍大多在朝鲜、韩国、日本等地。

  3、清嘉庆年间,云南省有千氏后裔千葆仁科举入仕,先授河南省武安县知县,后改任河南省涉县知县,颇有政绩。当时河南省新设“江沁厅”制置,升千葆仁为知府。据传说,千葆仁后因拓宽街道,触犯了地方权贵的利益,被参了一本,被诬图谋不轨,暗藏叛逆祸心。嘉庆皇帝闻奏大怒,罪定流放三千里。江沁厅建置亦因故而撤消。千葆仁戴罪流放至浙江省武义县,幸有朋友“荐书”,由武义北门陈氏接待,被安置在城内生姜巷定居,靠教私塾养家糊口,不时还受到陈氏的接济。 千葆仁戴罪流放武义12年后遇赦,便不再出仕,反入籍于武义,使武义从此才有了千姓子孙。后千葆仁生千为杰,道光己酉年选入拔贡,亦赖教私塾为生;千为杰生千秋鉴,小名叫“燮”,因有兔唇痕,乡人称他为“破口燮”,富有文才。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但千秋鉴参加浙江省的“选职考试”后,并被录用。千秋鉴先娶何氏,生男千家驹、生女千如嫦:千家驹,是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高薪养廉”的提倡人;千如嫦毕业于燕京大学,与武义籍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学科的林登岳结为夫妇,均为早期中共党员,并一起留学苏联,育有一女。千秋鉴后又纳一妾,育一子名千家骥,其自幼入籍于上海。千家驹育有三男一女,皆入籍他乡。

  二、入朝抗日建功立业

  朝鲜记载:朝鲜半岛本无千氏,明将千万里是落籍半岛的千姓第一人,现在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