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说是哪个人先提出来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3:52:27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浑天说可能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其后不断地发展补充。浑天说的代表作《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强半。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浑天说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整个圆球,地球在其中,就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不过浑天说并不认为“天球”就是宇宙的界限,它认为“天球”之外还有别的世界。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并不是孤零零地悬浮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是浮在空气中。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浑天说不只是一种宇宙学说,而且是一种观测和测量天体视运动的计算体系,类似现代的球面天文学。可见浑天说比盖天说又进了一步。

我们的祖先经过对天象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到汉朝,已先后出现了三种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即所谓“论天三家”———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对浑天说最系统、最完整的表达出自于东汉的张衡。
浑天说具体提出的时间很难确定,可能是在战国时期提出的。屈原在《天间》中写道:“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其中“圜”字,就是“天球”的意思。到了西汉,扬雄在他的《法言·重黎》中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这里“浑天”一词,是至今已知最早的记载,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落下闳时已有浑天说及其观测仪器了。浑天说的代表作张衡《浑天仪注》中记载:“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关内,天大而地小。天袁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主张天是一个整圆球,地球在其中,就像鸡蛋黄在鸡蛋内一样。这比盖天说主张的天是圆盖形,地是方形的说法进了一步,不过浑天说还认为“天球”并不是宇宙的界限,“天球”之外还有别的世界。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浑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