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言学中的偏误分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3:55:06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又称错误分析,有很长的历史。早期的偏误分析主要是将常见错误搜集起来,从语言结构的角度进行归纳分类。其目的主要是为方便教学项目的安排或课程的补习提供依据,它没有任何的理论框架,也不解释错误在第二语言获得中究竟有何作用。因此,人们对错误既没有给予严格的定义,也没有从心理的角度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到本世纪50年代,当对比分析开始盛行时,偏误分析更是受到冷落。60年代末期,对比分析开始走下坡路,人们在第一语言获得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对中介语进行研究,结果偏误分析又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人们认为,偏误分析有助于对第二语言获得过程的了解,有助于对中介语的研究。它除了提供中介语发展情况的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中介语获得的心理过程方面的信息,提供有用的线索来帮助了解学生是如何利用各种策略来简化学习任务和完成交际活动的。从60年代末开始,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来讲座偏误分析,并在80年代初出版了专著《偏误分析与中介语》。科德认为偏误分析的具体操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选择语言材料。语言材料的选择包括决定语言样本的大小、形式和一致性等问题。取样的对象应在年龄层次、母语背景、第二语言水平等方面基本相同。

  b)找出样本中的错误。在确定错误时,应将口误或笔误与错误区分开来,同时还应注意明显错误和隐形性错误的区别。

  c)从语法角度对错误进行描写归类。

  d)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错误产生的原因。

  e)评估错误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为补习提供依据。

  偏误分析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提高了错误的地位,转变了我们对错误的看法。以前人们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错误是十分有害的东西,应尽量避免。中介语和偏误分析方面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错误是学生第二语言获得取得进展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