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不是导体,那么打雷时,电是怎样到地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0:18:56
各位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空气不是导体,那么打雷时,电是怎样到地的??

初中概念有很多在高中都不适用 或者说是错误的
导体与绝缘体是个相对的概念 导体不说
绝缘体初中课本说是不能导电的 这是错误的 在高中他的正确解释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而雷电打到地面一般击中的都是有尖端的物体 如树木 没有装避雷针的建筑物等
有关达到地面的问题其实在物理问题上叫做尖端放电。
解释: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与导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有关系。导体表面突出和尖锐的地方,电荷的分布比较密集,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比较强;导体表面比较平坦的地方,电荷的分布比较稀疏,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就比较弱。
导体尖端上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强,会发生尖端放电。类如避雷针。
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带电的云层接近地面时,由於静电感应,地面上的物体就会出现异种电荷,并且密集在突出的避雷针上。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带电云层和这些突出的物体之间会发生强烈的放电,这会将空气中的少量离子在尖端附近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剧烈的运动,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碰撞,使空气的气体分子发生电离,产生大量新的离子。与尖端带同种电荷的离子受到排斥,远离尖端,形成电风。与尖端带异种电荷的离子受到吸引,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刑成较大的放电,这就是雷击。
静电感应:类如你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某放在绝缘棒上的导体,在靠近的一边感应出负电荷。

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导体和绝缘体,换句话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当天空中的云层因摩擦而聚集大量电荷时,就会将空气击穿,产生放电,这就是打雷和闪电。
也就是说,在聚集大量电荷时,空气由于被击穿而由原本的绝缘体转化成了导体

水是导电的 打雷时空气中水分较平时多 所以此时空气的导电就是水的导电 倒入地面

良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高燥的空气虽然看成是绝缘体,但是潮湿的空气可以导电,在高压电线附近,空气也是可以导电的,会产生电弧伤人

当电压过高时,空气会被击穿,变为导体,这也是为什么不要靠近高压电,并不是不摸电线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