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到了0度为什么不结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1:21:36

海水含盐度很高,降低了海水的冰点。淡水结冰是在0度,含10‰盐度的水冰点为-0.5℃,而含35‰盐度的水冰点是-1.9℃。地球上各大洋海水平均盐度为34.48‰,因此,海水的冰点在-1.9℃左右。

首先,海水含盐度很高,降低了海水的冰点。淡水结冰是在0度,含10‰盐度的水冰点为-0.5℃,而含35‰盐度的水冰点是-1.9℃。地球上各大洋海水平均盐度为34.48‰,因此,海水的冰点在-1.9℃左右。

再则,海水的最大密度不是在4℃,而是随盐度增加而降低。它的降低速度比冰点随盐度增加而降低的速度快。从下图可以看出,两条下降线相交于24.7‰盐度和-1.33℃的坐标上。因为海水平均盐度是34.48‰,远远超过24.7‰,所以海水达到冰点时,尚未达到海水的最大密度因而海水的对流混合作用并不停止,大大妨碍了海水的结冰。此外,海洋受洋流、波浪、风暴和潮汐影响很大,这些因素一方面加强了海水混合作用,一方面也使冰晶难以形成。

淡水在0℃结冰,叫做冰点。海水的冰点是一个不确定的温度。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所以海水冰点的变化与海水盐度和密度有密切的关系。当盐度达到24.695的时候,海水最大密度值的温度和冰点的温度一样,都是-1.332℃。
海水含盐度很高,降低了海水的冰点。淡水结冰是在0度,含10‰盐度的水冰点为-0.5℃,而含35‰盐度的水冰点是-1.9℃。地球上各大洋海水平均盐度为34.48‰,因此,海水的冰点在-1.9℃左右。

海水冰点
海水的冰点低于淡水,并且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海水表面趋向于结冰温度时,密度增大,海面海水下沉,引起水的垂直对流,进行混合。表层水开始结冰,析出盐类而使邻近水层的盐度增大,使邻近的海水的冰点再次下降。因此,海洋只有混合均匀,从表层到海底各深度的水温接近冰点时,海面才会凝固结冰。所以,海冰不象湖水河水结冰那样容易。

海水结冰的物理过程比较复杂。寒流天气使海面气温下降,大风搅拌海水,使海水表层散失热量,海水被冷却。海水温度下降。当表层海水的温度接近海水密度最大值时的温度,上层海水比重变大,产生下沉,下层海水比重相对变小,要上升到表层。表层与下层海水就会发生对流混合。结果,降温过程把表层的冷却水带到下层,又把下层形成冰晶时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