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1”里导演用了什么拍摄手法和技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7:47:21
听说这是导演布赖恩德帕尔玛的一部经典作品,但个人对电影也没有什么造诣,没看出有什么过人之处,请高人指点,最好能用某个场景作例

《碟中谍》的迷人之处多不胜数,悬疑式的开场、以假乱真的易容术、飞檐走壁的身手、IMF小组精确和谐的团队协作、绝处逢生的刺激体验,当然还少不了值得玩味的细节之美以及血脉贲张的动作场面。有人说:电影是细节的艺术。这句话在《碟中谍》中得到了深刻体现。君不见可产生巨大爆炸力的口香糖,监视IMF小组的另一组特工,悬空盗取磁碟时的一滴汗水,让·雷诺使用的刀,伊森·亨特的障眼法(变魔术让让·雷诺误以为到手的磁碟是假货)……故事前面铺垫的道具、细节,在后面的推衍生发中总能一一对应,得到完美解释,圆熟的手法、滴水不漏的安排使得《碟中谍》升腾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这在许多只是一味展示CG技术的浮夸大片中显得难能可贵。《碟中谍》的动作场景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效仿之路上,而是真正挖空了心思,别出心裁,创意绝伦,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先是屏息作战、多方配合,显示出导演多角度、多线索叙事的能力;后又在饭店接头时上演了浪口逃生的惊险一幕;盗取磁碟的一场戏,绝对是电影教学的样本,从分镜头到气氛的营造,从凌厉的剪辑到配乐的渲染,无不彰显布莱恩·德·帕尔玛身为一代匠师的大家风范。其中伊森·亨特动静相宜、精妙绝伦的平衡术已载入电影史册,成为了每次动作电影盘点席上的常客。影片末尾的搏杀缔造了又一个高潮,伊森·亨特与强·沃特在时速近300公里的列车上生死搏斗,以及列车与直升机在逼仄的隧道中狭路相逢,这一幕幕既是ILM工业光魔炫耀身手的大手笔,又是编导心窍大开的神来之笔。在速度的驰骋中搏命较量,在亡命的争斗中挥洒豪情,《碟中谍》完成了一个高难度系数的“托马斯旋转”,完美收幕时赢得掌声一片。以上所谈到的《碟中谍》娴熟的电影技巧与布莱恩·德·帕尔玛的深厚功底是密不可分的。他极富创意的视觉运动风格,潜行/搜索式的诡异镜头,节奏化的剪辑,特别是其分屏,慢镜,交叉剪切,俯拍/仰拍(经常辅以弧度极大的摇镜头),计算极为精准的出画入画的标志性手法,让人大呼过瘾。对了,还有一功应记在丹尼·艾夫曼(蒂姆·伯顿的御用配乐师)身上,由他改编、U2乐队演绎的激情中游走诡异、迷幻中不乏亢奋的电影配乐,像是被赋予魔力的磁场,一下子“吸”住了影迷的心,没有人不为其迷狂,手机一族中风靡至今的《碟中谍》铃声就是最好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