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赵翼的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谁和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3:39:38

李白
杜甫
李杜诗篇万古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白\杜甫
李杜诗篇万古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白吃出,
各问傻题数几个。

李贺、杜牧

李白和杜甫

李白\杜甫
李杜诗篇万古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

赵翼,1727年出生于武进洛阳镇干圻头村。他兄弟姐妹七人,行四,却是长子。一家九口仅有田一亩八分,全赖父亲教书度日。6岁的他便随父漂泊在外,家庭的耳濡目染,他习文悟性颇高,12岁时已能一天做7篇文章。15岁时,父亲突然病故,顿失经济支柱,他无奈承继父业,开始了少年家庭教师的生涯。
1749年,因生活计,赵翼凄别家乡,先到天津谋生,又辗转至北京。经人介绍,被聘入大学士刘统勋家帮助纂修史书。次年,他冒名参加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吏部尚书汪由敦十分常识赵翼的文章,被列为第21名举人。事后得知真相,便聘他在家教授两个儿子读书。时汪由敦任军机大臣,1755年将赵翼招入军机处,实为机要秘书,负责公文撰写。1761年他第六次参加会试,并闯入殿试。乾隆帝首拆江苏赵翼,第二名是浙江人胡高望,第三名陕西人王杰。于是他将赵卷与王卷互调,赵翼的状元换成了探花。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