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例说明历史研究中的非历史化趋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9:36:22
这是北大07年的自主招生试题,当时就觉得找不着北~~~

历史研究以美国学者 柯文 之意 分为事件、经历和神话
可以去搜索下《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这本书,个人建议应该买来细读并留藏的,初读此书感耳目一新,虽有些观点较为偏颇

我现在的理解是,原则上的历史研究应当通过种种努力,在最大限度上的还原历史当初的背景和过程,更应使研究者抛开自己的主观动机,然而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是不可行的。
更加上历史受政治的干涉影响,“历史是由帝王书写的”,不免使得一些细节甚至关键环节被人为抹去而不为后人知。更有甚者,被充当了政治工具。像文革时对“义和团”的研究,显得尤为充分。

但是研究历史不为现实建设所服务,历史的生命力哪里去寻?这就使历史研究过程中充斥着矛盾啊!这也是我现在想不通的。

历史研究中的非历史化趋向,具体是不是指客观历史手人为因素影响而偏离他的真实发生呢?这一点在义和团发生的一百余年里对它的评价认识显得较为突出,曾经达到过“封建蒙昧”和“无产阶级革命”两个极端的高度

这是我给出的答案,也是在作论文中的一点体会吧

命题里的两个“历史”应该同义,都是指本着客观态度的研究者对过去某事的真实建构,而非历史化,应该是指研究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因素介入到了这种建构过程中来,造成了一种不为还原真实而为现实服务的历史形态。
我想这是所谓后现代解构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一种反映吧,解构的是对所谓“客观”与“真实”的怀疑、否定。解构本来应该是一种学术发展的必然吧,一些政治经济需要却有意无意地在这个领域推进了它。
这种非历史化,应该与另一问题所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两者的“历史”含义不同了。这也就说明,这也反映出命题提出者的某种历史本体论观念吧。
我是理科的,现在我真得对什么是“历史”搞不清楚了,似乎现在很多原来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都不敢确信了,人文领域里,就没有实在的内容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