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与克隆选择学说是否矛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5:09:19
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体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等抗原(有时也称免疫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这种免疫功能是在出生后才形成,并且只对接触过的病原体有作用,故也称后天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不能遗传给后代。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大类。

克隆选择学说:
淋巴细胞不需要抗原的作用,就已分化为多种带有不同抗体的细胞了。一种抗原侵入人体后,在无数种淋巴细胞中,只有表面本来就带有和这种抗原互补的受体的少数淋巴细胞能和抗原结合。一经结合,这种淋巴细胞就恢复了分裂的能力,连续分裂产生大量带有同样抗体的淋巴细胞群。这一群细胞由于是同一来源的,所以称为克隆(clone),这就是克隆选择学说。

一个是说后天获得,一个是说先天就拥有。它们关系到底是如何的啊

噢,这个问题我们上普通生物学的时候大家讨论过.
看似矛盾,其实我们把它放到遗传物质的水平上就可以比较容易统一起来了.
我们知道抗体大多数是蛋白质类物质.
获得性免疫说的意思是免疫细胞收到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
克隆选择学说的意思是决定抗体产生的基因是先天存在的,受到抗原刺激就会指导合成相应的抗体.

跟克隆选择学说相对的是"教导说"认为淋巴细胞最初并不是分别带有不同抗体的,只有在它们与抗原分子接触之后,在抗原分子的影响下才分化出与抗原分子的抗原决定子互补的抗体。
但是同位素标记支持克隆选择学说.给动物以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结果动物不但不发生免疫反应,而且以后对同样的、但不同同位素标记的抗原也不再发生免疫反应。此时如给其他抗原,动物仍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这一实验表明,同位素标记的抗原与带有互补抗体的淋巴细胞结合,这种淋巴细胞全被射线杀死,因此不发生免疫反应。第二次给正常的同样抗原时,由于带有互补抗体的淋巴细胞已全被杀死,其他种淋巴细胞虽对其他抗原能正常反应,但不能对此种抗原发生反应,即不能转变为与此种抗原互补的淋巴细胞。因此,动物就失去对此种抗原的免疫能力。由此可见,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先天存在的,而不是由抗原的“教导”而产生的。

数量上的关系,没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