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中摄像机机位的安排和设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6:13:30

多机位拍摄与分镜头拍摄有何不同?按照基本原则来分,晚会拍摄属于EFP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多机位拍摄。在这里要注意,这种拍摄方式是多台摄像机记录方式拍摄,与专题片、电视剧“分镜头拍摄方式”有根本性的不同。1、机位固定、拍摄角度基本固定在拍摄前,先设置机位。机位的设置以几个机位的镜头能够交代节目的内容为标准。在开始拍摄后,固定机位就不移动了,移动机位也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所以设置机位很重要。机位设置的基本要求为能够拍摄以下:1)表演区的全景2)主持人、嘉宾的小全景3)主持人、嘉宾的中景、近景4)观众的小全、中景、近景、特写至于拍摄角度,很简单,根据要表现的内容自己设计下,这里就不强调了。2、几个机位配合拍摄几个机位的拍摄必须相互配合,拍什么镜头不能自己决定,由导演或者导播来安排。3、拍摄内容的安排拍摄时,各个机位的拍摄由导播或导演来指挥。一种是导演提前安排好,另一种由“导播”现场指挥摄像拍摄需要的镜头。1)简单性拍摄拍摄前由导演安排好镜头,例如“会议”、“小活动”等2)复杂性拍摄由导播现场指挥摄像拍摄具体来说,机位设置要根据表现内容而定。以晚会为例,我们需要表现表演区、观众区两个部分。这样,观众区一个机位可以确定了。表演区需要表现表演整体、演员中景、演员特写。表演区可以确定三个机位 全景、中景、特写。如果要表现整体和大气的感觉,需要俯拍和运动推进拍摄,这样就需要一个摇臂。最后要考虑预算1、简单型:表演区三个机位,其中的一个兼顾观众2、一般型表演区三个机位,观众区一个3、标准型表演区三个机位,观众区一个,摇臂一个。
拍摄不同的活动要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机位的位置、数量等。

晚会中摄像机机位的安排可以遵循以下几点来设置:
1、动态性: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和摄像机的运动,画面的构图结构和情节重点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的透视关系也随之变换。电视画面构图的动态性对摄像人员在运动中进行随机构图和画面取材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时限性:电视画面的时间长度不同,所负载和传达的信息量的多寡也不同,观众只能一次过地收看和接受画面信息,这种表现上的时间长度成为观众收看时的限制性。因此,画面构图和表现的时限性要求电视画面的构图必须简洁、集中而明确,它不能像美术作品和照片那样可供观赏者长期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