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过名乃大唐皇上所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5:14:50
“日本”一过名乃大唐皇上所赠? 我看过一期不记得什么报子 里面写有 谁知道请告之

日本从汉朝就是中国附属国,汉朝赐予的“汉倭奴国王”金印是日本的镇国之宝,现在还在供奉。后来日本多次派遣使臣来华,乞求当中国的附属国,各个时期的史书都有记载。
是唐朝时期产生的。
唐朝时期,日本国主给皇帝写信,称呼皇帝为“日落之国天子”,自成为“日出之国天子”。当时的皇帝是武则天,她看了很不高兴,就赐其国名为“日本”。

“日本”国名确实形成于隋唐时期,和中国有渊源,因为这是汉字,日语的汉化就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但绝对不是唐朝赐予的,日本也不是中国的属国,怎么会赐国名呢?只是和中国的往来有关罢了。

「日本」这一国名称谓有两种读音,一是「ニホン」,一是「ニッポン」。平时多用「ニホン」这一读音,单独使用时则往往读成「ニッポン」。比如,在奥运会上,日本人给自己国家队加油时,往往会高喊「ニッポン」。 「日本」这一名称的由来,据说起始于圣德太子(公元574-622年)给我国隋朝的一封国书,国书称日本为「日出処」(太阳升起的地方)。「日本」(日出之国)这一国号就是受此启发于七世纪中叶开始使用,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10年)颁布的大宝律令正式定为国名。最初的读音为训读「やまと」和「ひのもと」,进入奈良时代(公元710-790年)后,多用音读「ニホン」或「ニッポン」。昭和(公元1926-1989年)初期曾有把「日本」的读音统一为「ニッポン」的动向,但并没有明文规定,所以两种读音并存的现象一直续至今。 「日本」的外来语是「ジャパン」。关于它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公元1254-1324年)在其著述《马可波罗游记》中把日本称为「ジペング」(Zipanpu),「ジャパン」由此转讹而来。一说是古代中国北部地区把日本叫做Jipenkuo,葡萄牙人听成Zipangu 或Jipangu(ジペング),后转讹为「ジャパン」。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南部地区把日本叫作Yatpun,荷兰人听成 Japan。由此 Japan「ジャパン」这一称谓被固定下来。

确实形成于隋唐时期,和中国有渊源,因为这是汉字,日语的汉化就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但绝对不是唐朝赐予的,日本也不是中国的属国,怎么会赐国名呢?只是和中国的往来有关罢了。

据说是武则天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