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盆景流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6:04:07
名词解释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地理因素不同,文化风情有异,盆景流派也异彩纷呈。就树木盆景而言,在1981年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科研成果------《中国盆景艺术的研究》中,对我国树木盆景的主要流派作了概述。它们是:①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②以成都为代表的川派,③以江苏省苏州为代表的苏派,④以江苏省扬州为代表的扬派,⑤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一时被称为中国树木盆景之“五大流派”。

除了上述主要流派之外,还有不少重要流派颇值一书,如历史悠久的通派盆景(以江苏省的南通、如皋为代表)、徽派盆景(以安徽省歙县为代表),大气磅薄的浙江盆景,形神别具的湖北盆景以及以榕著称的福建盆景、以柽柳见长的中州盆景、以果树闻名的徐州盆景,还有风格雄浑苍劲的台湾盆景等,均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

就山水盆景而言,由于它是自然山水景色的缩影,移天缩地,小中见大,富有诗情画意。山水盆景的创作,既离不开师法自然,又少不了参照画意。尽管各地所取石种有所不同,但反映的客体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基本类似,故一般不作流派论。

中国盆景流派
一、流派的由来
中国盆景艺术自唐诞生(据现有可靠资料),到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虽然各地手法不同,但尚无提出什么流派问题。
三十至四十年代中国与日本盆景高度兴盛。审美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促使日本人在南宁时代仿效中国盆景并且有所发展的基础上首先进行革新,提出创作“自然盆栽”,而称原来的体式为美术盆栽。四十年代中国的广州盆景爱好者也相继开始进行革新,我们提出盆景(指树桩)“形态自然、参考国画”的观点,创立“蓄枝截干”的技法,要求少加工、多自然。出现孔泰初等名家。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广州开始自称“岭南派”。苏、浙一带盆景艺术界称之为南派。而岭南派即苏、浙为北派。这就是盆景史上最早的流派。

二、流派的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开始直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各地的审美观大多趋尚自然,相继创新。如苏州从“六台三托”改进为“粗扎细剪”;杭州则发扬传统风格,模仿国画名家笔意,潇洒奔放;四川则从三弯九倒拐革新为自然式,悬根露爪;扬州则保留“一寸三湾、云片平圆”传统技法,最近赵庆泉为了符合自然, 对扬州传统技法进行革新,他“适当吸取了苏派盆景技法”,其作品几乎完全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