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的“心即理”与朱熹的“心包理”有什么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6:46:30

中国宋明时期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南宋时,陆九渊倡言心即理,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提出“发明本心”、“求其放心”的“简易”、“直捷”主张。他还同朱熹辩论过“无极”、“太极”等问题,成为与朱熹一派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被称为“心学”。陆九渊弟子很多,著名的有杨简、袁燮等人 ,杨简将“心即理”进一步发展成为“万物唯我”的唯我主义。宋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陆学影响不如朱学大。到明代中期,陈献章由朱学转向陆学,王守仁更以陆学传人自任,宣扬心学,并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鼓吹“致良知”的方法,认为“良知”就是“天理”,同时提出“知行合一”,反对宋儒知先行后的说法或知而不行的做法。王守仁是陆九渊以后影响最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明代后期,王学大盛,出现了众多流派,其中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影响较大。泰州学派内部各人思想不尽相同,但有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强调儒家的“圣”、“贤”是人人可学的,即便是“农工商贾”也可以学。声称“人人天地性,个个圣贤心”。李贽还提出“是非无定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