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薛宝钗的评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9 21:14:57
从各个方面的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薛宝钗之“时”
  人们都能记得《红楼梦》第二十六回的回目,上联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下联是“时宝钗小惠全大体”,这是曹雪芹为小说中的两位重要女性的人格作出的“定评”。“敏探春”之“敏”,我们另文去谈,这里集中说薛宝钗之“时”。从原来回目变化看,对薛宝钗人格如何下断语,似曾有过斟酌,改了又改。
  人们通常读到的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和以这两种版本为底本的翻刻本,都是作“贤宝钗小惠全大体”,早期抄本中的“甲辰本”(又称梦觉本)即是用的“贤”字,说明和本系统的“贤”字来源于甲辰本。戚序本、王府本均作“识宝钗”,庚辰本、己卯本作“时宝钗”,列藏本底本作“时”后点改为“薛”,应与庚己二本同。
  贤、识、时三字都有版本根据,但究竟用哪一个字更准确,能概括出宝钗的人格呢?我个人始终认为应“时”字为最佳,“贤”字,前已用在袭人身上了,第二十一回回目作“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以曹雪芹之文才不可能用重字,如果用在宝钗、袭人两人身上一主一婢,又有正副册之别,这显然不妥当。薛宝钗是寄居贾府的重要客人,而非贾府内的人,将“贤”用在她身上也不妥,况且宝钗与宝玉的关系或她对贾府长辈的关系,她不可用“贤”字。可以说,“贤”字只能用在贾府内女性身上,包括像袭人这样极特殊的大丫头身上。“贤”字用在袭人身上寓有暗讽之意,但却是袭人的人格,这从她对王夫人的忠诚,对宝玉之体贴、“娇嗔”相“箴”,都能证明用“贤”字极妥。
  识,用在宝钗身上,表面上看很合适,因为宝钗确有“识”——识人、识文、识事、识时务……似乎道出了宝钗的为人行事来。但是细究一下,这个“识”又太表面化了,作为宝钗人格的概括显然没有触及到她的人格本质。从小说中所写到的故事中看,宝钗的“识”是她人格“时”的表现,她骨子里是“时”——合时与待时。
  在贾府中人的眼里,薛宝钗“稳重和平”“随分守时”。她的一言一行,都特别重分寸、讲礼仪。她做任何事,都非常务实,重视人际关系(大者社会)的稳定和传统的价值。她不多言多语,有一种默默的观察和理性的思考,而在关键时刻又有极深的攻击力。她“任是无情也动人”,但却坚守着“淡极始知花更艳”的主张,所以她以“合时”作为自己的行为规则,一副大家闺秀的风范。
  “合时”仅是薛宝钗处世的一种方法、手段而已,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