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白地托孤的孤指的是( ),他临终嘱咐即将继任的儿子最有名的两句话是(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7:48:53

孤当然是指刘禅
两句话好像是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阿斗= =

白帝托孤的孤指的是刘禅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若。。。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古往今来,人们对此事有着种种看法,连罗贯中也理解为是刘备对诸葛亮心有猜忌,而采用的激将法。由此开始,演义将诸葛亮的后半生都笼罩在一片阴云中,对于孔明最后的死亡也被暗示为:为证明自己的忠诚“死而后已”,颇有怨愤含盖其中。
吧中也不乏以此为题的贴子,但大多都会围绕着是否“猜忌”而吵得不可开交。
不才对此却另有看法:刘备的本意并不在于让不让诸葛亮取代幼主,而是为了挽留诸葛亮的将军法----注意:不是激将,而是将了诸葛亮一军。
之所以如此认为,首先要看看诸葛亮的志愿是什么:得遇明主,尽展经纶(可不是象刘备和曹操一样,要自掌天下!他知道自己只是个辅主之材。)。而现在他的明主马上就要不在了,再看看刘禅----是个根本不能称得上是“主”的材料,这个时候你们认为诸葛亮会有什么想法呢?是打定主意愚忠一世,继续为刘氏后代卖命呢?还是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坐上那个龙椅呢?
我认为上面的两种想法他都不会有。对于第一个想法的否决,是因为诸葛亮的性格不允许他这样“屈就”自己,因为他是个骄傲甚至刚强的人;对于第二个想法的否决,看看前面他出世时的心愿就知道了,他不是个喜欢做君王的人。那么到底他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我认为----他要退隐!因为他的明主没有了,他的事业也就没有了意义。在这种心灰意懒的情况下,我认为他想在刘备离世后选择----离开!
而刘备----这个睿智的君主,在弥留之际看穿了诸葛亮的想法,为了留住他才说了那几句话,这话里真正的意思就是:我知道你看不上刘禅这样的材料,但是,你即便不愿意辅佐他,也可以用“十倍于曹丕”的才能自己登基成就事业,反正你不能不管这里的事情,一切还都指望着你呢!
事实上,就是因为这几句话而震惊并感动了诸葛亮,也因此为蜀汉留住了一位丞相。从此以后,也就不难解读诸葛亮的那些鞠躬尽瘁的行为了。其实,知遇之恩不仅仅是从三顾茅庐开始的,真正让诸葛亮抵死尽职的,应该是刘备临终前的一席话。
从历史上看来,诸葛亮不应该是刘备的“师”,刘备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