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翻译几段有关匡章的文言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16:53:33
惠王谓惠子曰:古之有国者,必贤者也。夫受而贤者,舜也,是欲惠子之为舜也;夫辞而贤者,许由也,是惠子欲为许由也;传而贤者,尧也,是惠王欲为尧也。尧、舜、许由之作,非独传舜而由辞也,他行称此。今无其他,而欲为尧、舜、许由,故惠王布冠而拘于鄄,齐威王几弗受;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凡自行不可以幸为,必诚。匡章谓惠子於魏王之前曰:“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为其害稼也。今公行,多者数百乘,步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者数十人。此无耕而食者,其害稼亦甚矣。”惠王曰:“惠子施也难以辞与公相应。虽然,请言其志。”惠子曰:“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筑乎城上,或负畚而赴乎城下,或操表掇以善睎望。若施者,其操表掇者也。使工女化而为丝,不能治丝;使大匠化而为木,不能治木;使圣人化而为农夫,不能治农夫。施而治农夫者也,公何事比施於螣螟乎?”惠子之治魏为本,其治不治。当惠王之时,五十战而二十败,所杀者不可胜数,大将、爱子有禽者也。大术之愚,为天下笑,得举其讳。乃请令周太史更著其名。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谢於翟翦,而更听其谋,社稷乃存。名宝散出,土地四削,魏国从此衰矣。仲父,大名也;让国,大实也。说以不听不信。听而若此,不可谓工矣。不工而治,贼天下莫大焉。幸而独听於魏也。以贼天下为实,以治之为名,匡匡章谓惠子曰:「公之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欲必击其爱子之头,石可以代之。」匡章曰:「公取之代乎,其不与?施取代之。子头所重也,石所轻也。击其轻以免其所重,岂不可哉?」匡章曰:「齐王之所以用兵而不休、攻击人而不止者,其故何也?」惠子曰:「大者可以王,其次可以霸也。今可以王齐王而寿黔首之命,免民之死,是以石代爱子头也,何为不为?民寒则欲火,暑则欲冰,燥则欲湿,湿则欲燥。寒暑燥湿相反,其于利民一也。利民岂一道哉?当其时而已矣。」(《吕氏春秋.爱类篇》)章之非,不亦可乎!

对这段典故不熟,可能不对:

魏惠王对惠子(名叫惠施)说:“自古享有国家的人,一定是贤人。”接受禅位的贤人,是舜,因此惠王想让惠子向舜学习(传位给惠子);推辞禅位的贤人,是许由,惠子是想向许由学习;禅位的贤人,是尧,所以惠王想向尧学习。尧、舜、许由的行为之所以是高尚的,并不是单单因为尧传位给舜而许由推辞,他们别的行为也是圣人的做法。如今也没有别的,打算学习尧、舜、许由,所以魏惠王带着布帽子被拘禁在鄄地,齐威王差点没有接受他;惠子改变服饰帽子,乘坐惠王的车架出逃,几乎没有走出魏国边境。凡是行为不能带着侥幸的心理去做,一定要心诚。匡章在魏王的面前对惠子说:“蝗虫螟虫,农夫逮到就杀死,什么原因?因为它们对庄稼有害。如今您出行,多的时候好几百辆车,徒步跟随的有好几百人;少的时候好几十辆车,徒步跟随的有好几十人。这些人都是不耕种就有饭吃的,他们危害庄稼也很厉害。”惠王说:“惠子也难以回答你的问题。就算如此,请惠子你也说说你的观点。”惠子说:“比如建造城池,有的搬动大建筑材料在城上施工,有的背着土筐在城下劳作,有的手持表掇(一种测量仪器)来完善城池的规模。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手持表掇的人。如果让纺织的女工变成丝线,她们就不能织好丝线;让工匠变成木材,他们就不能用好木材;让圣人变成农夫,他们就不能管理好农夫。我是管理农夫的人,您怎么能把我比作蝗虫螟虫呢?”惠子治理魏国的根本,追求无为而治。魏惠王的时候,国家经历五十次战争有二十次打败,被杀的人不计其数,魏国大将、魏王宠爱的儿子也被捉去了。这种愚蠢的治国之术,被天下人耻笑,让我们列举魏国隐讳的事。请来周朝的太史官更换了名称。围攻邯郸三年都没能攻下来,百姓罢工、罢市,国库空虚,天下的军队四面围攻魏国,国民不满,诸侯也不称赞。向翟翦(人命)请教,于是改听他的计谋,国家才得以保存。珍宝分散,割让土地,魏国从此衰败了。仲父,很有名望的人;让国,很实在的人。他们的建议魏王不听也不信。听信他们的建议而达到这种地步,不能说精心治理了。不精心治理国家,这是天下最大的祸患。幸好只听从魏的建议。以祸害天下为本质,追求治理天下的名声,匡章对谓惠子说:「您的学问讲究不遵崇国君,如今又臣服于齐王,多么颠倒啊?」惠子说:「如果现在有个人在这里,如果一定要击打你的爱子的头,你可以替代你的爱子。」匡章说:「您代替你的爱子吗,还是不代替?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