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酶的一些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0:58:58
珞氨酸酶是不是一种消化酶,为什么?

若能人工合成这种酶,能否通过口服的方式对白化病人进行治疗,为什么?

酪氨酸酶是黑素代谢中目前唯一已知的酶,它是一种含铜的金属酶,是由于黑素细胞合成的。

酪氨酸酶在黑素产生的过程中饰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酪氨酸酶活性增加,产生的黑素就会更多;酪氨酸酶活性被抑制,黑素细胞产生黑素的能力就相应降低。可以说酪氨酸酶就是控制黑素细胞活性的关键,它决定了黑素合成的速率。酪氨酸酶活性增强或紊乱就会发生色素性疾病,黄褐斑就是其中之一。
皮肤白不白,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在人的表皮基层细胞间,分布着黑色素细胞,它含有的酪氨酶可以将酪氨酸氧化成多糖,中间再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最后便可生成黑色素。黑色素生成得多,皮肤就越黑;反之,则皮肤就越白晰。

哪些食物会使皮肤变黑? 研究证明,酪氨酸酶的活性与体内的铜、铁、锌等元素密切相关。经常进食富含酪氨酸和稀有元素锌、铜、铁的物质,例如动物内脏、肾,甲壳类动物蛤、蟹、河螺、牡蛎,水产品乌鱼子,豆类的大豆、扁豆、青豆、赤豆,硬壳果类花生、核桃、黑芝麻以及葡萄干等,皮肤的色泽就较黑。因此住在海边的人,打渔的渔民,由于吃以上水产品较多,因此皮肤色泽较黑。

安徽医学院学报 白癜风模型动物酪氨酸酶含量及血液流变性改变

作者:龙子江 吕晓英 樊彦 白玫 王元勋

单位:龙子江 樊彦 白玫 王元勋(安徽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安徽 合肥 230038);吕晓英(安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化学脱色法复制白癜风模型动物血液中酪氨酸酶含量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方法:用5%过氧化氢涂布于豚鼠的黑毛区,每日2次,连续50d,腹主动脉取血,用分光光度计测酪氨酸酶含量和用LIANG-100型血液比粘度计测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模型动物血中酪氨酶含量减少,血液流变性指标明显升高。结论:用化学脱色法处理的动物有模拟白癜风的作用。

白癜风是一种难治性皮肤病。在药物实验研究中缺乏有效、简单的动物模型。采用化学脱色法处理动物,使动物皮肤黑色素明显减少〔1〕。为了对该模型进一步研究,本实验检测了酪氨酸酶含量和血液流变性指标,现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 酪氨酸酶、L-多巴均由S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