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种梨》的赏析 200字左右 在线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7:06:47
快啊!
希望是针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要出现对比,详细一点。

“种瓜”的故事出自魏晋时干宝所撰的《搜神记》。《种梨》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有人认为后者据前者改写而成,这也很有可能。但两者的思想内涵却明显不同:
徐光“从人乞瓜,其主勿与”,于是就当场报复,行近无赖。
道士以术惩治卖梨的乡人却因有理有益而更显有趣。乡人梨价甚贵,似为道士不满。“破巾絮衣”的穷道士乞梨不果反遭叱骂,这更令人不平。旁观者劝乡下人用“劣者一枝”打发了道士,他仍然不肯。最后,“肆中佣保”(也就是馆店中的小伙计)实在看不下去,买了一个梨送给道士。这一过程很有层次地表现、渲染了乡人的贪吝冷漠,对他的戏弄惩治自然让人一吐胸中恶气。这个意趣十足的奇异故事不仅令“一市粲然”,今天读来,我们也会开怀大笑。
在小说的结尾,作者托名“异史氏”指出,那些有钱的富人对贫苦危难的人们毫无同情之心、救助之愿。“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但“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这种为物欲而丧良知的败行恶德、鄙俗陋习不该借故事冷嘲热讽、痛骂重责之?

【原文】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表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