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定理的定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6:43:20

德国经济学家W.霍夫曼通过设定所谓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提出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它表明在工业化早期,工业结构以轻工业化为主,加工程度较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加工程度高的重化工业和机械加工业必定优先发展,从而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增加,即霍夫曼比例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就越高。

也许不够全面,你可以在百度上搜一下,有很多相关的内容的~

霍夫曼定理是霍夫曼(W.G. Hoffmann)在1931年提出的。它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霍夫曼使用了近20个国家的工业结构方面的时间序列资料,重点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被称之为“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即,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霍夫曼定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5(±1);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在规模上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比例为2.5(±1);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体相当,霍夫曼比例是1(±0.5);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