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座右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3:11:13

座右铭是放置座位右边的手写短文,大多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有自题、别人题和笔录经典等几种。最早的座右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座右铭一词,始见于《昭明文选》中崔瑗的《座右铭》一文。说的是东汉人崔瑗,因兄弟被人害死,他刀杀仇人后逃离,多年后幸逢大赦才得回故乡,人已老矣。他自悔鲁莽,吃足苦头,误了一生,便写下一段短文,置之座右引以为戒,命名为“座右铭”。《宋史·吴王介传》记载:“王介善读史,凡往事之可师者,均录置座右”。这些就是座右铭的来历。现在,人们多把座右铭写在书籍和笔记本的扉页上,或制成条幅挂在墙上。也有些年青人把师长、同学在毕业册上的留言保存下来作为座右铭。座右铭字虽不多,但蕴藏着深邃的哲理,能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它是修身的宝典,言行的规范,做事的准则,遵循的方针,约束的律条,攀登的动力,前进的灯塔,奋斗的方向,人生的目标,成功的要诀,铭心刻骨、终生受惠。纵观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士,都曾有过自己的座右铭。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据《南史》记载,南朝时宋的名将吴阶,“善读史,有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牅皆格言也。”这可能是见诸于正史的有关座右铭的较早出处。

然而,作为铭的一钟,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