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八月收获分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4:53:47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被送到法律学校去读书,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然而,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后入彼得堡音乐学院跟安·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以后在梅克夫人资助下,摆脱繁重的教学工作,专心从事创作。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如果彼得·伊利亚·柴可夫斯基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领或士兵,我们不会感到惊奇,他必定多少承继了祖先的黩武基因。他的祖上是哥萨克贵族,家族身配蓝天白鸥的纹章,几代人都为沙皇效劳。如果柴可夫斯基成为那个时代俄罗斯少有的科技人员,我们也还能勉强从他父亲那里找到源流。他父亲伊利亚·柴可夫斯基是个矿井工程师,到1840年5月7日柴可夫斯基出生的时候,在矿城伏特金斯克已经是个显赫人物。从家学渊源上来探询柴可夫斯基的作曲家之路,不免有牵强拔高的嫌疑。确实,柴可夫斯基不像他喜欢的莫扎特那样,拥有一个音乐氛围浓厚的家庭背景。他也不像莫扎特那样,称得上是个神童。如果说小时候的他,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那应该是他特别脆弱敏感的天性。他童年的家庭教师芬妮·杜芭赫小姐回忆起这位学生,说:“彼得实在敏感得过分,因此不得不十分小心地对待他。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刺伤他。他是一个脆弱的孩子。”这种初露艺术端倪的特性或许可以从他母亲那一族里找到某些解释。1833年伊利亚第二次结婚,娶亚历山德拉·阿茜埃。她是一位法国移民的女儿,具有她身处的社会阶层所要求的一些弹琴唱歌技能,这在当时是很普通的。而关于那位移民,也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祖父,人们所知道的是他生来有些神经质而易于激动,据说亚历山德拉家有羊痫风的病史。柴可夫斯基一生承受着敏感天性的折磨,他是一个神经官能患者。但是,他以后所谱写的一些最富于个性的感人乐章,体现的正是他的这种天性。我想,也只有一个分外敏感的人才能把握住内心最深处的渴求与律动,并且委婉真挚地用音乐表达出来。

我也很喜欢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