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猜谜: 学生腔 四字成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2:03:23

徒有其表

装腔作势

奶声奶气

里娘娘腔

学生腔 老舍

何谓学生腔?尚无一定的说法。
在这裏,我并不想给它下个定义。
不管怎麼说,学生腔总是个贬词。那麼,就我所能见到的来谈一谈,或不无好处。
最容易看出来的是学生腔裏爱转文,有意或无意地表示作者是秀才。古时的秀才爱转《诗》云、子曰,与之乎者也。戏曲裏、旧小说裏,往往讽刺秀才们的这个酸溜溜的劲儿。今之「秀才」爱用「众所周知」、「愤怒的葡萄」等等书本上的话语。
不过,这还不算大毛病,因为转文若转对了,就对文章有利。问题就在转得对不对。若是只贪转文,有现成、生动的话不用,偏找些陈词滥调来敷衍,便成了毛病。
为避免此病,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必须多想。想每个字合适与否,万不可信笔一挥,开特别快车。写文章是极细致的工作。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看用的恰当与否。连?用几个「伟大」,并不足使文章伟大。一个很俗的字,正如一个很雅的字,用在恰当的地方便起好作用。不要以为「众所周知」是每篇文章不可缺少的,非用不可的。每一篇的内容不同,它所需要的话语也就不同;生活不同,用语亦异;若是以一套固定的话语应付一切,便篇篇如此,一道汤了。要想,多想,字字想,句句想。想过了,便有了选择;经过选择,才能恰当。
多想,便能去掉学生腔的另一毛病—— 松懈。文章最忌不疼不痒,可有可无。文章不是信口开河,随便瞎扯,而是事先想好,要说甚麼,无须说甚麼,甚麼多说点,甚麼一语带过,无须多说。文章是妥善安排,细心组织成的。说值得说的,不说那可有可无的。学生腔总是不经心的泛泛叙述,说的多,而不?边际。这种文字对谁也没有好处。写文章要对读者负责,必须有层次,清清楚楚,必须叫读者有

所得。
幼稚,也是学生腔的一病。这有两样:一样是不肯割舍人云亦云的东西。举例说:形容一个爱修饰的人,往往说他的头发光滑得连苍蝇都落不住。这是人人知道的一个说法,顶好省去不用。用上,不算错误,但是不新颖,没力量,人云亦云。第二样是故弄聪明,而不合逻辑,也该删去或修改。举例说:有一篇游记裏,开篇就说:「这一回,总算到了西北,到了古代人生活过的环境裏了。」这一句也许是用心写的,可是心还没用够,不合逻辑,因为古人生活过的地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