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意识流英语的书怎么样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1:32:26
好像比较少见它的书,但这个名字挺吸引人的。他为什么叫做意识流英语呢?跟心理学上的意识流有什么关系吗?

英语为什么学不好?考试为什么考不好?
因为你的思维受“试后诸葛亮”的影响,跟真正的自然思维过程是反着的!
“试后诸葛亮”就是以题为本,即把考试的试题当作研究对象,使听力变成了阅读,又使写作变成了完形填空,同时又把考生当成了考试机器的一种解题方法。仔细看下去,看你是不是曾经接触过这种方法?是不是使用过这种方法?
你才是学习的中心,而不是试题。意识流方法以人为本,强调了考生本人及其知识基础的重要性, 使长期以来被大家所漠视的学习本位问题浮出了水面。
It is you, center of study!

一、什么是“试后诸葛亮”?它的弊端在哪里?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个出现在这里显得可笑的问题背后所隐藏的一个问题是:先有答案还是先有解析?
的确,这两个问题在实质上完全不同:对第一个问题,数代的哲学家耗尽心力也没有定论,到现在还争论不休;第二个问题却不辩自明:过程先于结果。结论是:先有解析,后有答案。
但是,现在市面上所见到的四级考试辅导书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不得不让我们想起这个著名的问题。这些书在总体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以题为本”的倾向,是一种“试后诸葛亮”式的解题思路(在作文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八股”式的写作思路)。其共同模式是:先给出试题的标准答案,然后找出与答案相对应的原文文字信息,用直接解析或连线解析等形式给出相关解释,帮助考生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它完全以试题本身为焦点,忽略了考生本人的能动性。这就完全颠倒了解题的自然顺序——考试时要求考生先有解题思路,再有分析、判断和选择的思维过程,最终形成答案。很明显,“试后诸葛亮”的做法与考试实际要求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读者阅读了本书第一章(或第一篇)的理论部分之后自然会明白这一点。
简单来说,“试后诸葛亮”式的解析方法重视的是对固定的、死的试题本身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带有流动性、发散性和跳跃性特点的思维方式的研究。一言以蔽之,这种方法无疑是默认了这样一种逻辑:如果有本事请回爱因斯坦来讲相对论,那么无论你物理水平和个人知识习得习惯如何,只要爱因斯坦按照一个模式把各种细节都讲透,那么你一定能听懂他的理论。
这是不可能的。爱因斯坦最先做的一件事,恐怕不是讲相对论,而是了结一下听众的水平、特点和思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