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问题:试述外部性的原因,并用经济学原理说明两种治理污染的方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8 15:40:50
回答需严格标准,就像是考试的要求。
一定加分!

法一:规定财产权。例如河水污染,给予下游用水者一定质量水源财产权,这样上游污染者如果污染水使质量低于规定,需给予下游者补贴
法二:税收。国家对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税

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手段是指主要通过经济措施,例如,收费、排污权交易等方式使企业有更多的选择,从而达到削减目标的行为。理论上,经济手段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能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奥泰斯——鲍莫尔定理已经证明,为达到同样的削减目标,收费比统一削减有更高的经济效率。

与管制手段不同,经济手段思路认为治理污染的主体是企业,而不应是政府。因此,政府的主要职责不是替企业“买单”,而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可供选择的方式,使企业进行成本收益的比较,从而选择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在世界银行提出的新污染控制模式中,环境管理的信息量和透明度比以前大得多,因为环境部门可以通过多渠道施加影响,这使环保部门更像一个仲裁者,而不是一个独裁者[11]。

其次,丰富的经济手段使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在传统的直接管制下,企业的选择是被动的,只能根据行政命令安排生产,而一些小企业可能直接面临关、停、并、转的风险。采取经济手段,则使企业可以在关闭、减产、自行治理、交费、购买排污权等多种方式中进行选择,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资金实力、产品需求弹性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污染控制政策,从而既使环境质量达到标准,又使治理成本最小化。

但经济手段也具有一些不足:第一,经济手段要求市场体系比较健全,而在我国目前的阶段,环境资源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建立,排污许可证交易还无法广泛运用。第二,一些经济手段同样需要政府的配合,经济手段不是排斥政府。在存在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情况下,政府干预始终是必要的,甚至即使为了环境公平的原因政府也可以进行干预。只是政府干预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直接管制,而是通过经济手段的不断创新,引导企业向环境友好型方面发展。

经济活动的外部化(外部的不经济性)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时不注意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造成的环境成本不计算入产品和交易的成本中去。这是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发展与环境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现在普遍认为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是环境成本外部化的原因,所以解决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环境成本内部化。比如说,肉联厂或造纸厂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