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思潮的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9 15:46:20

晚明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明代中叶所出现的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主义文学思潮的批判。从“童心说”出发,李贽指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焉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 ⑥ 。以文学创作中“童心”的强调,批判了 “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主 张。袁宏道则在《叙小修诗》中明确地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以对“性灵说”的倡导,对当时文坛上的剿袭模拟之风进行的尖锐的批判:“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 ⑦ 。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的“性灵说”,以文学创作中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精神的倡导,扭转了当时文学创作中的复古模拟风习,从而形成了晚明诗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格局。这一点,诚如钱谦益所云:“万历中年,王、李之学盛行,黄茅白苇,弥望皆是。文长、义仍,崭然有异,……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文人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模拟涂泽之病,其功伟矣。” ⑧ 袁中道在《中郎先生全集序》中也肯定了乃兄对当时创作风气的转变:“一洗应酬格套之习,而诗文之精光始出,……至于今天下之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愈出,相与各呈其异,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于楮墨之间。”而到了明代末年,随着一批以复古为职志的文社的出现,形成了明代文学复古思潮的复兴。“明之末年,中原云扰。而江以南文社乃极盛。其最著者,……陈子龙倡几社,承王世贞等之说而涤其滥。溥与张采倡复社,声气蔓衍,几偏天下” ⑨ 。这股复古思潮的复兴,则是导致晚明文学思潮消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据《明史·夏允彝传》:“时东林讲席盛,苏州高才生、张溥、杨廷枢等慕之,结文会名复社,允彝与同邑陈子龙、徐孚远、王光承等亦结几社相应和。”作为东林学派影响文学创作的产物,明末文社的大量出现,推动了当时复古思潮的复兴。而在这些文社中,影响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