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舆地图》的详细介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20:23:41
最好是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

中国古代历来只有天下的观念,而没有世界的意识。所谓天下观是指视中国为天下,为海内,为六合,而视天下以外是四夷,四海之外是诸夷,六合之外则圣人存而不论。换句话说,当时中国看不到有一个世界,不知道中国只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分子而已。在中原王朝兴盛强大的时候,在世界地理知识不发达,世界各民族之间接触不频繁的时候,这一天下观足够满足于中国人的需要。尽管汉代的时候,中国人已经远航到印度东南海岸与斯里兰卡,唐代更远至波斯湾,上溯巴格达,到明代郑和航海则达到了东非海岸。但以中国为天下的观念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的改变,直到晚明,世界意识才在一部分知识分子中出现,这些人才猛然明白中国不过是世界万国之一,天下原来是万国林立,而不是中国一国独尊。这种世界意识的产生只缘于他们看到了耶稣会士利玛窦所绘制的世界地图。

晚明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纷纷出现,在这个时候,又突然出现了来自西方的天主教传教士,他们所带来的神学观念可能一时还不能让许多人理解,但他们所带来的实物,如三棱镜,如时钟,如世界地图,却直观地将西方文明引进了有着古老文化的中国。尤其是当一幅挂在墙上的西文地图,将中国画在世界的一隅的时候,让中国人感到了深刻的震撼。以至于后来翻刻了利玛窦世界地图的冯应京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远弗届,是耶非耶?”因为他在地图上细数了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不过只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而已,过去常说的中国的“声教广被,无远弗届”岂不是成了一句诳语?因为世界观的改变而对中国文化的独步天下产生了怀疑。因此利玛窦世界地图在思想史方面的意义不下于其在地理学方面的价值。

《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版)是黄时鉴与龚缨晏两人花了近五年的时间才完成的,在现今有人一年可以出几本书的气氛中,这个速度似乎是不快的。但以我这样做事很慢的人看来,这样的速度是太快了,因为该书不但是将前人正确的研究成果都汇集于其中,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许多自己的创新,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这岂是短时间里所能完成的?如果不是他们两位正好在这期间都有不短时间呆在国外,查阅了许多不容易看到的地图与其他文献,五年里是肯定完成不了这部书的。这部书除“导言”外,分成三编,上编是“绘制与刊行”,中编是“源流与影响”,下编是“文献整理”。同时配以许多插图,这些插图有些是很珍贵的。最后则殿